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微乳液-SAF体系测定Cr(Ⅵ)

陈晓青  徐兵  
【摘要】:研究了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正戊醇/正庚烷/水组成的阳离子型微乳液中Cr(Ⅵ)与水杨基荧光酮(SAF)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微乳液对Cr(Ⅵ)-SAF显色体系有较好的增敏作用。在pH6.7~6.9的(CH2)6N4-HCl缓冲溶液中,经70℃水浴加热10~15min,Cr(Ⅵ)-SAF在微乳液介质中形成一紫红色配合物,ε566达1.23×105L·mol-1·cm-1,Cr(Ⅵ)浓度在每25mL0~6μg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在CYDTA和NaF掩蔽下,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结果满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干佐,王果庭;胶束与微乳液[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5年03期
2 盛太成;;核磁共振方法在微乳液研究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1986年02期
3 李干佐;张延良;;烃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J];石油学报;1986年02期
4 李干佐,郭荣;阴离子微乳液的形成与其结构——Ⅰ、微乳液的形成与油含量、温度对其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7年01期
5 郭荣,李干佐;阴离子微乳液的形成与其结构——Ⅱ、微乳液结构与影响结构的因素[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7年02期
6 李干佐;王秀文;舒延凌;曾天树;;醇对微乳液热力学函数的影响[J];石油学报;1988年04期
7 李干佐 ,郭荣 ,王秀文;第一讲 微乳液的形成和相态[J];日用化学工业;1989年05期
8 郭荣,王秀文 ,李干佐;微乳液的微观结构与稳定理论(第二讲)[J];日用化学工业;1989年06期
9 李干佐;舒延凌;王秀文;泮莹;;烃对微乳液热力学函数的影响[J];油田化学;1989年03期
10 C.Soria;E.Brandolese;R.Zonza;C.Gualco;范坚祥;;新型冷轧润滑液——微乳液[J];轧钢;198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伟民;董炳祥;王小萍;陈文秀;周菊兴;;不饱和聚酯树脂微乳液的固化及其性能[A];第十三届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罗新民;李燕卿;;微乳型防锈清洗剂的研究[A];'99摩擦学表面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赵永男;王天生;王超英;麦振洪;;微乳液体系溶剂热合成Co纳米纤维[A];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成国祥;章家泉;唐懿;沈锋;姚康德;;微乳液模板法制备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微粒[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李茂生;蒋淦相;徐立庶;;半合成极压切削液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润滑技术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淡宜;杨云华;陈山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的制备及结构[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7 聂福德;曾贵玉;尹莉莎;蒋军华;;硫化锌纳米粒子的微乳液合成[A];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进展——全国第二届纳米材料和技术应用会议论文集(下卷)[C];2001年
8 公瑞煜;官文超;;微乳液及纳米微粒的微乳液制备法[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李桂村;李萌;张志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粒子及其表征[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曙;叶萍萍;段德莉;姜晓霞;李诗卓;;纳米硫代钼酸镍的制备及摩擦学行为研究[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勇勤;甲基丙烯酸甲酯乳液和微乳液超声辐照引发聚合以及与无机纳米粒子复合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1年
2 任卫;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赵保卫;增效试剂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增溶作用、机理及生物可利用性影响[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军;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表征及量子化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詹自力;纳米In_2O_3气敏性能及其气敏机理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6 滕飞;纳米催化剂的微乳法制备及其表征[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7 徐强;褪黑素缓释纳米粒拮抗耳氧化损伤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8 陈志云;水/AOT/油微乳液中的化学反应[D];兰州大学;2006年
9 万涛;二氧化钛—聚丙烯酸酯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卫华;若干贵金属及合金纳米材料的液相合成、结构表征与性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艳霞;微乳液膜提取钕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2 刘燕;含N芳香族化合物与微乳液的相互作用[D];扬州大学;2003年
3 魏逊;SDS/n-C_5H_(11)OH/n-C_7H_(16)/H_2O体系微乳液界面电性质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4 徐慧;微乳液中有机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D];扬州大学;2002年
5 陈小华;含N-取代水杨基Schiff碱的铜、镍配合物的结构化学[D];福州大学;2003年
6 黄梅芳;N-[(n-丁氧酰基)乙基]马来酰亚胺微乳液的微波聚合和热聚合的研究与表征[D];湘潭大学;2003年
7 张臣;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骆锋;微乳液反应合成纳米(生物)陶瓷粉末(ZrO_2, SiO_2)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9 薛妍;聚丙烯酸甲酯系微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10 李金姑;微乳液及稀土金属酞菁配合物的光谱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宇诗;水性工业涂料将唱主角[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陈娉舒;纳米添加剂加入环保行列[N];广东建设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孟朝红;表面活性剂发展呈现新趋势[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总院;新型高稳原油破乳剂 [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环孢素临床应用新发现[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刘国光;新型破乳剂研制获基金支持[N];中国化工报;2003年
7 陆慕寒;德国推出纳米面料柔软剂[N];中国纺织报;2004年
8 德华;德国推出一种新型纳米面料柔软剂[N];中国贸易报;2004年
9 邢华;纳米技术在消毒药中的应用[N];中国渔业报;2004年
10 赵昱;“万能”纳米乳液问世[N];科技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