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FEPG在煤层气渗流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彭晓华  肖晓春  潘一山  
【摘要】:介绍了有限元自动生成系统(FEPG)的功能和用法,探讨了该系统在煤层气渗流规律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建立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气渗流数学模型,给出了基于虚位移原理的微分方程的弱形式,据此编写了FEPG程序,利用FEPG系统生成了考虑滑脱效应的煤层气渗流数学模型有限元问题的全部Fortran源程序,并进行了数值求解。给出了数值模拟网格剖分图。计算结果以压力云图、压力曲线、压力等值线、压力最大最小值图形等多种直观的形式显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梅谛庆;煤炭部煤成气座谈会[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年03期
2 王池阶;冯天元;;展望煤成气资源的前景[J];煤炭科学技术;1982年06期
3 谢征康;李林;;河南石油学会 华北石油地质局联合考察煤层气地质[J];天然气工业;1983年04期
4 戚厚发;;开滦煤田岳各庄气藏形成条件的讨论[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3期
5 R.A.Brant;G.B.Glass;任大伟;;1982年煤的概况[J];地球与环境;1984年08期
6 王池阶;曾澜;;浅谈我国浅层煤成气资源及其勘探开发[J];天然气工业;1984年01期
7 李文馥;用气相色谱仪分析煤层气组分[J];煤矿安全;1985年03期
8 史训知;戴金星;王则民;朱家蔚;刘家祺;;联邦德国煤成气的甲烷碳同位素研究和对我们的启示[J];天然气工业;1985年02期
9 戴金星,戚厚发,宋岩,关德师;我国煤层气组份、碳同位素类型及其成因和意义[J];中国科学B辑;1986年12期
10 吴俊;关于煤层气体热力学参数的计算(煤层气体热力学的初步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书恒;韩德馨;陈春琳;王洪林;;阳泉矿区韩庄井田煤层气可采性初探[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2 姚陈;勾精为;陈祥国;于光明;;对发展煤层气三分量反射勘探方法的几点思考[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李铭;楚泽涵;卢颖忠;;煤层气的测井评价[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韩德馨;孙俊民;;煤中潜在伴生矿产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A];第六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柳孟文;赵文光;靳晓杰;陈新丽;;煤层气识别方法[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李庆谋;段旭;杜爱民;刘效贤;;煤层气地球物理测井评价研究[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杜丽英;王赟;汪鹏程;王妙月;;多分量地震数据的叠前Kirchhoff深度偏移[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董全庚;;煤层气与西部开发战略[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于光明;柳楣;勾精为;林建东;;利用煤层裂隙引起的地震各向异性寻找煤层气气藏[A];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学术论文集[C];2000年
10 孙可明;梁冰;朱月明;;考虑解吸扩散过程的煤层气流固耦合渗流研究[A];第七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群;煤层气储层数值模拟模型及应用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2 蔚远江;准噶尔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及煤层气成藏初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3 崔永君;煤对CH_4、N_2、CO_2及多组分气体吸附的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3年
4 孙可明;低渗透煤层气开采与注气增产流固耦合理论及其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5 张冬丽;煤层气定向羽状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4年
6 杨明莉;煤层甲烷变压吸附浓缩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王起新;阜新盆地煤层气储运规律及资源预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王红岩;山西沁水盆地高煤阶煤层气成藏特征及构造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9 于洪观;煤对CH_4、CO_2、N_2及其二元混合气体吸附特性、预测和CO_2驱替CH_4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10 丁淑蓉;热塑性复合材料AS4/PEEK非线性率相关三维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锦山;煤层气矿藏水——气两相流作用关系的基本理论及试验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2 任冬梅;煤层甲烷气藏输运数值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2年
3 丛连铸;煤层气井用高效低伤害压裂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4 王红岩;影响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构造条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5 徐剑良;煤层气渗流过程中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6 郭威;火花点火式发动机燃用变组分煤层气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7 顾红兰;火花点火发动机燃用变组分煤层气的燃烧模型和主要排放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8 李旭东;贵州乌蒙山区煤电基地的巩固与发展[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遂发;山西省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地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10 韩文辉;山西清洁能源利用现状与潜力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正义;淮北矿业集团“煤、电、气”三业并举[N];安徽日报;2000年
2 记者 王繁泓;统筹规划 走联合之路[N];中国化工报;2000年
3 杨兴;煤层气产业前途无量[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 谢正义 王永舜;“三废”也能变“三宝”[N];中国矿业报;2000年
5 徐会军;环顾全球煤层气正成“气侯”[N];中国煤炭报;2000年
6 董全庚;山西为何应开发煤层气[N];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张玉玲;煤层气需要大力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8 ;中美煤层气开发项目成功[N];工人日报;2000年
9 艺涵;中国石油工业对外开放结硕果[N];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矿版);2000年
10 特约记者 杨坚;中美合作开采煤层气[N];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矿版);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