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对水华蓝藻提取物中微囊藻毒素的定性研究

戴明  谢平  陈隽  梁高道  
【摘要】:本文研究了野外蓝藻水华样品甲醇提取物的液相色谱和电喷雾质谱特征图谱,利用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ESI-MSn)离子阱技术对特征图谱中主要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离子峰进行了二级质谱分析,获得相应的子离子质谱图,并对其进行了结构解析,确定了野外蓝藻水华样品中微囊藻毒素种类,为准确鉴定和分析水华蓝藻中微囊藻毒素提供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珞珈;高效液相色谱用于微囊藻毒肽的分离制备[J];色谱;1989年06期
2 何振荣;俞家禄;何家苑;张甫英;俞敏娟;;东湖蓝藻水华毒性的研究 Ⅱ.季节变化及微囊藻的毒性[J];水生生物学报;1989年03期
3 廖建良;;产毒的藻类[J];惠州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4 张成武;;淡水蓝藻毒素研究概况[J];湖泊科学;1992年03期
5 徐均康,王红兵,朱惠刚;蓝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1996年09期
6 徐立红,周炳升,张甬元,徐盈,原田健一;微囊藻毒素环境行为的初步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7年01期
7 徐立红,张甬元,陈国胜,徐盈,原田健一;微囊藻毒素对鱼蛋白磷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1997年02期
8 徐立红,陈国胜,陈加平,许建明,张甬元;微囊藻毒素对鱼肝的毒性效应[J];水生生物学报;1998年04期
9 徐立红,陈加平,许建明,张甬元,黄兆辉,林群声;用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测定水体中的微囊藻毒素类物质[J];环境科学学报;1999年05期
10 宋立荣,雷腊梅,何振荣,刘永定;滇池水华蓝藻铜锈微囊藻和绿色微囊藻的生长生理特性及毒素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199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伦;鱼达;余海;陈坤;沈高飞;沈永洲;阮引玲;;饮用水源中的微囊藻毒素与大肠癌的关系[A];第六次全国大肠癌会议暨中日韩大肠癌会议论文汇编[C];1998年
2 马为民;孙莉;钱志萍;王海珍;陈德辉;王全喜;施定基;;三种水生高等植物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A];中国藻类学会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赵影;杨志平;王志强;谢春萍;范琼;王维;黄晓沐;王勇;;巢湖水藻类毒性及对饮用水水质影响的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徐海滨;;淡水湖泊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及其在鱼体内生物富集作用的研究[A];第五届食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及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生物活性物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吴和岩;苏瑾;施玮;;微囊藻毒素-LR对两类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研究[A];第四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亚;尹立红;浦跃朴;张立将;朱光灿;;应用荧光蛋白磷酸酶抑制法检测水中微囊藻毒素[A];第四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志坚;;微囊藻毒素促肝癌过程中对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宋瑞霞;刘征涛;;太湖中微囊藻毒素的遗传毒性[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朝晖;林少君;林秋奇;胡韧;韩博平;;广东省主要大中型供水水库和典型湖泊微囊藻毒素的分布[A];海峡两岸第三届毒理学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10 陆柏益;陈启;黄百芬;任一平;;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水体中微囊藻毒素[A];食品安全监督与法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食品研究生论坛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瑞平;微污染水中微囊藻毒素的脱除技术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
2 尹黎燕;微囊藻毒素对高等植物的生态生理学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3 傅文宇;从蛋白水平探讨微囊藻毒素的毒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张杭君;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李莉;微囊藻毒素对滤食性鱼类影响的毒理学实验和野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6 刘碧波;微囊藻毒素的检测及其在水、沉积物和农田中的环境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7 杨华;巢湖和太湖微囊藻毒素的生态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8 冯小刚;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检测、提纯及其紫外光助催化降解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9 赵建伟;富营养化原水中微囊藻毒素分析与去除方法及氧化降解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李嗣新;微囊藻毒素的生态学和毒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祝;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微生物降解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玮;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产毒的影响及浮萍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海龙;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技术在胍丁胺、CTN-986和AGEs裂解剂代谢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4 陈铁晖;姜黄素对福建水华微囊藻毒素肝毒性的化学预防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5 林少君;广东省典型水库与湖泊微囊藻毒素分布及水华微囊藻产毒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李艳波;假单胞菌M-6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和机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7 樊洁;沉积物中微囊藻毒素检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邓琳;固相微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樊杰;紫外线预处理城市给水高藻水的试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潘新朋;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兵;水藻疯长 肝癌高发[N];健康报;2003年
2 李兵;揭开微囊藻毒素致肝癌之谜[N];健康报;2003年
3 姜澎;水污染致癌之谜解开[N];文汇报;2003年
4 记者 郑劲松 徐兴;滇池蓝藻水华污染控制研究进展顺利[N];中国环境报;2004年
5 熊燕 小熊;生物控藻——让蓝藻退出滇池[N];云南日报;2004年
6 山居;四市共建水质卫生监测平台[N];无锡日报;2009年
7 刘云祥;严密监控太湖水质[N];无锡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