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聚丙烯酰胺有机凝胶的柔性可变色应变传感器

李瑶  刘群  黄培  李元庆  付绍云  
【摘要】:柔性应变传感器在可穿戴医疗设备、电子皮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柔性应变传感器只能输出电信号,缺乏对应力应变的直接可视化响应,限制了其在应力预警、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应用。本文以柔性透明银纳米线(Silver nanowire,AgNW)/硅橡胶薄膜为电极,以浸渍有机电致变色染料和锂离子的聚丙烯酰胺有机凝胶(Polyacrylamide,PAAm)为变色单元,成功制备了一种具有三明治结构的柔性可变色应变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该PAAm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拉伸和压缩回弹性及中等应变响应性能(响应灵敏度为0.7),此外它可在外力作用下产生颜色变化,实现对应变的可视化响应。该传感器在交互式可穿戴设备、电子皮肤、防伪、人工假肢和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卢国华;周如;黄加桌;金建武;宋文斌;;柔性防火罩在控制阀门中的应用与研究[J];阀门;2021年02期
2 徐强,陈丙珍,何小荣;化工过程系统的柔性分析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3 汤健;闫涛;潘志娟;;导电复合纤维基柔性应变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纺织学报;2021年05期
4 新型;;宁波材料所开发基于有机凝胶的人机交互材料与器件[J];化工新型材料;2022年02期
5 ;东华大学首次实现电致变色纤维的连续化制备[J];人造纤维;2020年04期
6 沈湘黔,景茂祥,王涛平,周建新;有机凝胶法制备微细纤维的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5年04期
7 ;简讯[J];中国纤检;2020年08期
8 于德梅,曹晓龙;电致变色聚合物及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1995年05期
9 韦学玉;杨晓凡;白炳莲;徐晓平;李济源;刘志刚;;对氟离子呈现状态和比色响应的有机凝胶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9年09期
10 钟平;王燕飞;;乳聚法制备聚苯胺复合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06年11期
11 朱丽雯;孙培冬;;脂肪酰谷氨酸与小分子有机凝胶[J];化学通报;2007年03期
12 安紫娟;何继敏;杨昊运;王国俨;丁筠;金志明;;注射成型可视化技术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20年S1期
13 张圣祖;付新建;王宏;杨亚江;;胆固醇分子印迹的聚合有机凝胶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9年03期
14 ;外围间苯二甲酸二甲酯功能化的聚苯醚型树状分子:一类新型高效的有机凝胶因子[J];有机化学;2009年08期
15 何欣;卢祥国;刘进祥;刘义刚;张云宝;李彦阅;;复合凝胶成胶机理分析及封堵效果评价[J];石油化工;2020年02期
16 杨露;孟家光;薛涛;杨豆豆;徐晨光;;基于对柔性PLA的性能研究开发3D打印柔性面料[J];合成纤维;2020年12期
17 张春野;沈湘黔;景茂祥;曹凯;;有机凝胶-热分解法制备MgO,Al_2O_3,MgAl_2O_4微细纤维[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张奕朦;栾天翔;成秋鸿;安伟;唐瑞鹏;邢鹏遥;郝爱友;;丝氨酸类相选择性有机凝胶及其在净化含油水体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胶体与界面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第二卷)[C];2019年
2 张建勇;黄晶;陈树彬;相升林;苏成勇;;金属-有机凝胶的设计与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刘佳伟;陈传峰;;超声波诱导对小分子自组装的影响:有机凝胶的形成和组装体形貌的改变[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马利;胡睿;;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胺/聚乙烯醇电致变色膜[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张德清;张关心;周玉成;汪成;朱道本;;新型四硫富瓦烯功能分子:分子开关、化学传感与有机凝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6 何红;朱复华;;单螺杆挤出亚宏观可视化技术与理论[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7 魏帆;吴国是;;二芳烯电致变色机理的DFT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王海刚;钱付平;;高效空气过滤器内部结构可视化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A];第五届全国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昕;林奇;魏太保;符永鹏;张有明;;苯并咪唑酰腙类凝胶的合成及性能[A];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郑宜君;宛新华;;近红外电致变色离子液体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A];2008年两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研讨会暨第十次全国高分子液晶态与超分子有序结构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11 何大勇;卢晓峰;王策;;模板法静电纺丝制备银纳米线及其光电性能研究[A];中国第四届静电纺丝大会(CICE 2016)摘要集[C];2016年
12 吴双梅;李爱华;俞丙然;赵娜娜;徐福建;;二氧化硅包覆金银纳米笼作用于联合抗感染治疗[A];2018(第3届)抗菌科学与技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8年
13 戴志飞;;可视化治疗用纳米药物载体材料[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健;基于电致变色聚合物的多功能材料研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杨杨;氨基酸衍生物有机凝胶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2年
3 陈国军;具有聚集诱导荧光增强的小分子有机凝胶的构筑及其光学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徐德芳;具有荧光传感能力的π-共轭小分子有机凝胶的构筑[D];吉林大学;2012年
5 姚佳楠;多功能、多响应形状记忆聚酰亚胺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群;基于电致变色凝胶及透明电极的可视化应变传感器研究[D];重庆大学;2020年
2 代嫚嫚;用于全身递送的盐酸氟桂利嗪眼用原位有机凝胶的制备及评价[D];安徽中医药大学;2020年
3 张景远;光响应有机凝胶的构建及污水处理先导性实验探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4 杜晓玉;多功能载药丙氨酸类微有机凝胶的声化学法制备及其靶向/控释性能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5 魏福志;酰胺基为氢键源的四硫富瓦烯有机凝胶因子的合成及凝胶性能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
6 李杨;金属有机凝胶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年
7 何丽;二羧基邻菲啰啉金属有机凝胶的制备及其模拟酶性质的分析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8 赵婷婷;铜基金属有机凝胶在荧光法检测生物分子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19年
9 李雅楠;静电纺丝模板制备金属网格透明电极及其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20年
10 朱鹏程;非经典有机凝胶的合成及在传感领域的应用[D];三峡大学;2020年
11 初同超;含丙烯基二氧噻吩或四溴喹喔啉并菲蒽吩嗪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电致变色性能研究[D];聊城大学;2019年
12 屈凯;噻吩类高性能电致变色聚合物的设计合成、性能及器件图案化[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13 胡永静;醚链取代/桥联聚噻吩的热电及电致变色性能[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年
14 罗菲菲;共轭程度各异的噻吩类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电致变色性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15 李妍妍;苯胺基电致变色聚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16 孟诗瑶;电致变色/电控荧光双功能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17 纪艳;含三苯胺基的聚希夫碱的合成及电致变色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年
18 伍晴;铜-三(羧基苯基)苯有机凝胶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0年
19 钟乾坤;基于过渡金属有机凝胶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D];安徽大学;2021年
20 杨晨;基于香豆素有机凝胶材料的构筑及性能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2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木易;英国开发出新型电致变色树脂[N];中国建材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谷月;柔性屏盖板材料:需跨越多重难关[N];中国电子报;2021年
3 记者 孙玉松 通讯员 赵习钧;加一味稀土钆 靶向药实现可视化[N];科技日报;201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