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沙中高等级道路沥青抗老化性能的研究

玄明琴  赵朝辉  魏毅  丛玉凤  廖克俭  
【摘要】: 以软化点为参数建立了沥青一级老化动力学模型,为研究沥青抗老化性能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分析方法。并用该动力学模型对用沙中减渣研制的符合Q/SHR003-98标准的AH-70和AH-90两种高等级道路沥青的抗老化性能进行了比较,求得了动力学参数,同时用正戊烷沥青质老化动力学模型和老化指数方法比较了两种沥青的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以软化点为参数的动力学模型与用正戊烷沥青质为参数的老化动力学模型以及用老化指数方法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以软化点为参数建立的沥青老化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的描述沥青的老化速率。通过对两种道路沥青抗老化性能的比较,表明AH-90沥青的抗老化性能优于AH-70沥青。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付文科;;桥面伸缩缝的养护维修[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8期
2 牟鑫;;沥青路面的设计要求及质量管理[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3 赵敬峰;;丰富多彩的合成材料[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1年02期
4 彭煜;蔺习雄;吕文姝;熊良铨;;KWB有机降粘剂对温拌沥青性能的影响研究[J];石油沥青;2011年02期
5 张玉晶;;改性沥青在高等级路面中施工技术推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6 方玉梅;;市政道路沥青平整度质量控制[J];内江科技;2011年06期
7 邝仕广;;浅谈橡胶改性沥青在道路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9期
8 董久雷;李青山;马帅;王昌龙;贺泽民;洪伟;;一种负离子橡胶改性沥青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9 刘铭;;浅析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07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逸群;;中国石化道路沥青生产现状及展望[A];中国公路学会2002年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2年
2 朱维青;宗国超;;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措施[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徐国彬;崔玲;;考虑“橡胶支座”特点的结构建模[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唐新德;满新凯;韩念凤;贺忠国;张德洋;;纳米碳酸钙/SBS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与老化性能研究(英文)[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刘莉萍;;部分氧化法生产高等级道路沥青的工艺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6 凌逸群;;高油价下中国道路沥青市场形势及展望[A];中国公路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王玲;;聚合物母粒改性道路沥青的感温性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8 李志军;傅丽;宁爱民;;国内外几种道路沥青路用性能对比评价[A];第五届全国路面材料及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侍继东;余国贤;金亚清;周晓龙;;微波处理胶粉改性道路沥青性能研究[A];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08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建丽;薛永兵;张玉贞;刘振宇;;煤与催化裂化油浆共处理制备优质道路沥青改性剂[A];中国煤炭学会煤化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型煤化工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立志;道路沥青温度敏感性评价方法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2 张永明;热拌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研究及应用[D];天津大学;2010年
3 丛玉凤;无机材料对SBS改性沥青稳定作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4 景彦平;沥青结构及高聚物改性沥青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威;沥青混凝土再生应用技术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祖发金;橡胶粉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试验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3 马继红;硫酸钙晶须的制备及在道路改性沥青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4 黄世武;粗型密级配AC-13C的应用特性与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7年
5 王鹏;道路沥青对水体的潜在危害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6 杨现茂;国产重交通道路沥青的车辙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7 刘涛;石灰等添加剂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D];湖南大学;2006年
8 杨洪滨;道路沥青抗老化性能及其改性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李路礼;道路老化沥青再生剂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周勇;高寒地区道路沥青低温性能评价指标继光老化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琪 记者 宋迪;技术创新提升公路养护水平[N];六盘水日报;2010年
2 张孔生;市区三条道路改造进展“探营”[N];扬州日报;2007年
3 贾鹏 龚晋芳;浅谈沥青路面养护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7年
4 郭纯 王贻爽;改性沥青铺筑优质路面[N];中国水利报;2004年
5 戴金荣;我省民企修建的阿深高速公路河南段通车[N];陕西日报;2006年
6 记者  葛运溥;满洲里国道受益高寒地区冷补材料[N];中国交通报;2006年
7 通讯员  刘媛;工行力助陕西民企修建国家级重点高速公路[N];西部时报;2006年
8 桂洪星 李红;科宁冷补技术应用分析[N];伊犁日报(汉);2006年
9 记者刘阳子;我国公路废旧料再生技术获突破[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10 郝培文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副院长 张起森 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博导 王德群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吕华生 湖北国创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唐定有 力士乐公司中国应用经理 薛忠军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工程师 李恩光 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推广沥青再生技术 实现能源循环利用[N];中国交通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