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太湖蓝藻水华的扩张与驱动因素

张民  阳振  史小丽  
【摘要】:蓝藻水华表征指标及驱动因子的多样性增加了研究人员、湖泊管理部门对于蓝藻水华扩张驱动因素的困惑,本研究通过整合太湖蓝藻水华长尺度研究的成果,将蓝藻水华扩张区分为时间扩张、空间扩张和生物量扩张3个方面,分析各自的驱动因子,系统阐述了当下太湖蓝藻水华的扩张和驱动因素.太湖蓝藻水华的时间扩张呈现由夏季集中发生向春季和秋冬季节扩张的趋势,导致春季蓝藻水华发生的提前,以及年度峰值的推迟;空间扩张呈现由西北太湖向湖心和东部湖区、乃至全湖扩张的趋势;太湖蓝藻生物量自2003年以后一直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蓝藻水华时间扩张的驱动因素相对独立,主要受气象因子的影响,风速和日照时间是主要驱动因子,风速降低和日照时间延长均有助于蓝藻水华时间的扩张;空间扩张和生物量扩张则受气象因子和富营养化的双重影响,其中影响水华空间扩张的因子较多,富营养化和气象因素的主次难以确定,一般偶发性大面积蓝藻水华受气象因子驱动,而频发性大面积蓝藻水华主要受营养盐空间分布影响;影响蓝藻生物量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为总磷,另外氮磷比、水下可利用光和风速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太湖蓝藻生物量的扩张.目前表征蓝藻水华强度通常利用空间扩张或生物量扩张指标,但是均具有一定局限性,相互间也缺乏可比性,各指标用于长尺度趋势研究更为可靠,短尺度比较受方法缺陷影响较大,应进一步开发表征水华蓝藻总存量的指标以统一空间扩张和生物量扩张.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民;阳振;史小丽;;太湖蓝藻水华的扩张与驱动因素[J];湖泊科学;2019年02期
2 李亚春;谢小萍;杭鑫;朱小莉;黄珊;景元书;;结合卫星遥感技术的太湖蓝藻水华形成风场特征[J];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02期
3 李亚春;谢小萍;朱小莉;杭鑫;李心怡;景元书;;结合卫星遥感技术的太湖蓝藻水华形成温度特征分析[J];湖泊科学;2016年06期
4 武胜利;刘诚;孙军;李三妹;李亚军;孔期;;卫星遥感太湖蓝藻水华分布及其气象影响要素分析[J];气象;2009年01期
5 王甡;江南;胡斌;魏清宇;;太湖蓝藻水华遥感动态监测预警信息系统[J];地球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6 孔繁翔;马荣华;高俊峰;吴晓东;;太湖蓝藻水华的预防、预测和预警的理论与实践[J];湖泊科学;2009年03期
7 刘聚涛;杨永生;高俊峰;姜加虎;;太湖蓝藻水华分级及其时空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2期
8 赵家虎;高俊峰;刘聚涛;许妍;;应用MODIS监测太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9 刘聚涛;高俊峰;赵家虎;黄佳聪;姜加虎;;太湖蓝藻水华灾害程度评价方法[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10 徐恒省;翁建中;李继影;王亚超;;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与风速风向的关系研究[J];环境监控与预警;2009年02期
11 段洪涛;张寿选;张渊智;;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方法[J];湖泊科学;2008年02期
12 杭鑫;李心怡;谢小萍;李亚春;;基于通径分析法的太湖蓝藻水华定量气象评估模型[J];湖泊科学;2019年02期
13 朱玉东;王玉;程立刚;徐建秋;;太湖蓝藻水华一体化监测系统应用[J];水利信息化;2014年01期
14 刘聚涛;杨永生;高俊峰;姜加虎;;太湖蓝藻水华灾害灾情评估方法初探[J];湖泊科学;2011年03期
15 王甡;江南;胡斌;魏清宇;胡显志;;太湖蓝藻水华遥感动态监测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16 孙伟华;刘锐;陈吕军;张永明;;太湖蓝藻水华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年06期
17 黄君;张虎军;江岚;宋挺;戴敏;;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综合系统的构建[J];中国环境监测;2015年01期
18 刘聚涛;杨永生;姜加虎;高俊峰;;太湖蓝藻水华灾害风险分区评估方法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03期
19 王成林;潘维玉;韩月琪;钱新;;全球气候变化对太湖蓝藻水华发展演变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20 刘建萍;张玉超;钱新;钱瑜;;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伟;王萌;韩秀珍;;卫星遥感太湖蓝藻水华监测方法探究[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7年
2 陈中赟;黄玲琳;;降水对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影响[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黄君;宋挺;严飞;;MODIS数据在太湖蓝藻水华分布规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4 陈中赟;黄玲琳;;降水对太湖蓝藻水华发生的影响[A];湖泊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4年
5 韩秀珍;刘诚;李三妹;李亚君;武胜利;刘征;崔晓平;孙军;孔期;宋艳玲;;卫星遥感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及变化特点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陈纾杨;曹舒娅;林惠娟;赵巧华;;苏州太湖蓝藻水华预测预警系统[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7 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理论与应用技术论文集[C];2017年
7 朱冰川;黄君;宋挺;吴蔚;张军毅;;太湖蓝藻水华种类及其演替规律研究[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章)[C];2014年
8 武胜利;韩秀珍;孙凌;李亚君;李三妹;赵洪淼;刘诚;朱小祥;赵长海;孙涵;马瑞升;曹云;朱玮;钱培东;杨金彪;朱莲芳;;基于实地光谱测量的卫星遥感太湖蓝藻水华密度估算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翁建中;王亚超;;萤光技术在太湖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中的应用[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10 周全;陈伟;万能;宋立荣;;太湖蓝藻水华早期暴发特性及监测指标[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成林;太湖蓝藻水华及藻源性“湖泛”形成机制的气象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刘霞;太湖蓝藻水华中长期动态及其与相关环境因子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婷;气象因子与太湖蓝藻水华的响应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温新龙;太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及风场对其分布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3 佴兆骏;基于CCD数据的太湖蓝藻水华监测算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6年
4 吕凯;太湖蓝藻水华的遥感监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项文华;基于辐射传输模拟的太湖蓝藻水华遥感识别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郭望成;基于环境1号卫星的蓝藻水华提取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涛;氮在太湖水华形成与维持中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3年
8 马孟枭;基于MODIS影像的太湖蓝藻水华面积高精度计算方法及应用[D];南京大学;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凌军辉;专家解释太湖蓝藻水华生成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潘加保;卫星遥感监测太湖蓝藻水华[N];中国测绘报;2007年
3 特约通讯员孙焱 王芮;太湖污染研究项目取得重大进展[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9年
4 胡亚;9月太湖蓝藻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N];中国气象报;2008年
5 通讯员朱小祥;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省部际联席会议召开[N];中国气象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