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第三代纳米孔测序技术的茶树全长转录组分析

王芬  木仁  张雯  马媛  郭治友  崔宝禄  李静  
【摘要】:【目的】研究茶树的全长转录组测序,以期为解析控制茶叶质量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都匀地区福鼎大白茶叶、根和茎为材料,采用牛津大学的纳米孔技术(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y, ONT)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将茶树叶、根和茎进行基因表达量分析;为了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随机抽取4个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1)获得69 379条全长转录本、93 102个SSR、45 852个ORF、6 335个转录因子和2 229个lncRNA;(2)获得叶与根、叶与茎以及茎与根的差异转录本,叶与根的差异转录本注释到GO、KEGG和KOG数据库分别有9 646、2 825和7 349个,其中参与茶叶品质形成中茶叶滋味相关代谢途径的有各种氨基酸代谢、类黄酮生物合成和苯丙素生物合成等,与香气相关的代谢途径有泛醌和其他萜烯醌生物合成等;qRT-PCR结果显示其表达量与转录组相一致。【结论】筛选到2个差异基因(ONT.24127.2和TEA003892.1)与谷氨酸合成酶有关,在根部合成茶氨酸后再运输到叶部,进而影响茶叶的品质。研究结果为保障茶叶产量和质量打下良好基础,为后续良种选育和引种及开展后续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蒲茜;邱雪冰;张镌钰;汤燕燕;王金慧;李涛;杨钊;张海莉;梁俊俊;唐亚伟;邓光兵;龙海;;两种穗伸出差异显著的大麦最上节间全长转录组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04期
2 谢卡斌,张建伟,向勇,冯旗,韩斌,储昭晖,王石平,张启发,熊立仲;10828条籼稻全长cDNA的分离和注释[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5年01期
3 张群宇;刘耀光;;一种全长cDNA抑制缩减杂交方法及其水稻诱导表达基因分离的应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王益军;邓德祥;卞云龙;;玉米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获得的辅助策略及其效用评价[J];华北农学报;2008年S1期
5 李娟;邓婷婷;吴扬;刘硕谦;李勤;刘仲华;黄建安;;茶氨酸合成酶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J];茶叶科学;2011年05期
6 孙铭阳;徐世强;顾艳;梅瑜;周芳;李静宇;王继华;;穿心莲全长转录组测序及特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21年27期
7 林淑芳;帅凌飞;袁媛;杨兆春;陈顺钦;;黄芩延长因子1a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其功能[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20期
8 汪晓雪;;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现代育种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3年07期
9 吴萍;郭俊霞;王晓宇;李青苗;张松林;方清茂;;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根转录组数据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20年10期
10 代军杰;喻树迅;庞朝友;宋美珍;范术丽;;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作物分子育种的影响[J];中国棉花;2012年04期
11 祝建波;刘海亮;王重;周鹏;;天山雪莲叶片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J];西北农业学报;2006年06期
12 廖小庭;马新业;马庆;韩正洲;詹若挺;;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三叉苦幼苗转录组数据分析[J];中草药;2020年14期
13 高阳;薛大伟;钱前;高振宇;;二代测序技术在水稻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水稻科学;2015年02期
14 董志敏;李英慧;张宝石;关荣霞;常汝镇;邱丽娟;;大豆叶片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J];作物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晓辉;苗华荣;张胜忠;崔凤高;杨伟强;陈静;;花生种子萌发进程全长转录组测序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2 李晓峰;刘公社;;利用454测序技术大规模挖掘羊草抗逆转录因子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郭溆;罗红梅;陈士林;;灵芝GLUGT1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A];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叶云;芦原坦;;茶树咖啡碱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研究[A];2008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周天相;徐金良;周勇敏;周洁敏;;龙顶8号茶树无性系选育[A];衢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选编(2001-2004)[C];2005年
6 刘倩;张秀荣;杨会;吕玉英;骆璐;张昆;万勇善;刘风珍;;代谢组与转录组联合分析花生株高调控机制[A];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0年
7 张保才;钱前;李家洋;周奕华;;水稻中的纤维素生物合成:水稻纤维素合酶基因的功能研究[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陈荣冰;;福建茶树主要良种的特性及其在西部地区发展的建议[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周钢;;分子育种中的生物信息学策略[A];第十届全国大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7年
10 贾尚智;闵彩云;;湖北茶树地方品种区试研究[A];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C];2008年
11 瞿花;陈起伟;;对保护永平县古茶树的思考[A];2012年云南农业环境保护协会论文集[C];2012年
12 赵洋;刘振;杨培迪;成杨;杨阳;;茶树肌动蛋白基因密码子偏性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13 韩文炎;;茶树缺硫诊断与施硫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4 余有本;江昌俊;王朝霞;;茶树中咖啡碱合成酶基因的抑制及在其他生物体中的表达[A];中国茶叶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5 杨阳;赵洋;刘振;杨培迪;;茶树密码子用法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16 胡智益;蔡憲宗;蔡右任;林順福;;台湾茶树经济栽培品种之成茶鉴定[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17 周玉璠;冯廷佺;吕宁;;福建现存野生茶树群落分布[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8 陈邦海;;茶树无性繁殖存在的问题与措施[A];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C];2008年
19 吴姗;楼鑫华;王玲玲;骆耀平;;嫁接茶树主要生化成分的比较[A];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0 李远华;吴关威;;叶面肥在幼龄茶树上的应用效果试验[A];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王文静;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9年
2 赵光耀;小麦全长cDNA文库构建、测序与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李响;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剖析玉米遗传重组交换和单倍体诱导的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4 毛新国;小麦族A、S、D二倍体种全长cDNA文库构建及序列初步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5 徐国杰;甘草酸生物合成相关糖基转移酶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
6 郭春芳;水分胁迫下茶树的生理响应及其分子基础[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于明革;茶多酚对茶树铅生物有效性的调控作用机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马士成;铝对茶树氟吸收、累积、分布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冯虎;‘龙井43’基因组组装和茶树群体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10 李娟;安吉白茶高氨基酸性状相关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功能的初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1 徐劼;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对铅的吸收累积及耐性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2 王新超;茶树越冬芽休眠与萌发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13 吴姗;农杆菌及基因枪介导的茶树外源基因导入体系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福明;甘蔗全长丙酮酸磷酸二激酶基因的克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潘笑;盐胁迫甘草愈伤组织转录组测序分析[D];河北大学;2018年
3 王喜;玉米自交系昌7-2与郑58重测序数据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4 何宏竹;基于微生物分离技术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几种茶树内生真菌群落结构的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5 张乐;绥农14全长转录本的获得和注释及Glyma13g21630基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郭艳;烟草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初步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7 王玉荣;石系亚1号(Gossypium arboreum L.)全生育期均一化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8 凌娜;小麦TaMBD2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及互作蛋白的筛选[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孟令芝;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连翘转录组分析及SSR分子标记的开发[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10 张华北;半枝莲、夏枯草萜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功能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9年
11 肖小军;水稻灌浆初期高温胁迫下的籽粒全长cDNA文库构建[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12 韩洁云;‘响洪甸1号’茶树嫁接体中特征化合物的变化[D];安徽农业大学;2019年
13 刘青;贵州三都县古茶树遗传多样性研究[D];贵州大学;2020年
14 李健;‘紫娟’茶树紫叶花青素积累机理的转录组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15 汪艳霞;水培茶树吸收铅与铜的累积特性及调控作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16 王鲽;南川野生大茶树特征成分分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7 吴婷婷;间作对茶树物理和化学防御特性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20年
18 苗霄霖;茶树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磷、铝形态转化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19 秦冰;茶树硒代氨基酸的赋存形态及外源硒肥对其形态和含量影响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20 袁清华;茶树“信阳10号”生态休眠不同阶段的蛋白质组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茶树[N];福建科技报;2005年
2 记者 吴美章;我省将保护优异茶树种质[N];福建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苗文景;岚山区全面抓好茶树越冬防护工作[N];日照日报;2010年
4 记者 陶昌武;黔西南野生古茶树的前世今生[N];黔西南日报;2020年
5 本报记者 张典标 完颜文豪;茶树:一路向北[N];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
6 本报记者 暴妮妮;翻阅地上茶树“词典”[N];浙江日报;2021年
7 记者 王永刚 通讯员 谭天;国内首家茶树演化自然博物馆在云县挂牌[N];云南日报;2021年
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中朝 通讯员 纪光远;鹤峰古茶树备受呵护[N];湖北日报;2021年
9 本报记者 张晴丹;古茶树保护有了科学依据[N];中国科学报;2021年
10 记者 郭爽;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N];中国科学报;2017年
11 本报记者 任维东;古茶树研究中心在西南林业大学成立[N];光明日报;2020年
12 记者 许雅文 通讯员 孙丽雅 叶翀;这个“博物馆”,藏着茶树的“前世今生”[N];浙江日报;2020年
13 记者 李晨;首个古茶树基因组图谱揭示选育进程[N];中国科学报;2020年
14 记者 李晨;龙井茶树染色体级别基因组完成组装[N];中国科学报;2020年
15 记者 游笑春;茶树特征代谢物被揭示[N];福建日报;2020年
16 桃源县农业局 刘桃林;桃源:专家组为受灾茶树开“药方”[N];湖南科技报;2019年
17 本报记者 徐元锋;云南临沧双江大雪山寻访古茶树[N];人民日报;2019年
18 记者 张爱虎通讯员 鲁国梁;茶树:分海拔与纬度补救[N];湖北日报;2008年
19 本报记者 兰伟香 通讯员 孙丽雅;松阳有个全省最大“茶树基因库”[N];丽水日报;2021年
20 记者 袁国凤;褪黑素调控茶树抗逆性和品质代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N];中国食品报;202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