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块根的转录组分析

洪森荣  黄丹丹  黄诗慧  黄夏梦  蒋椰  李万平  蔡红  陈荣华  
【摘要】:【目的】筛选怀玉山三叶青2个栽培种:怀玉1号(HY1组)和怀玉2号(HY2组)与黄酮类化合物合成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方法】以怀玉山三叶青怀玉1号(HY1组)和怀玉2号(HY2组)的块根为试验材料进行转录组分析。【结果】HY1组和HY2组的Clean reads分别为42 311 662和41 411 202。2组样品Q30碱基百分比均不小于95.75%。HY1组和HY2组的转录因子家族多为MYB-superfamily、 bHLH、 AP2/ERF、 NAC、 C2C2、 WRKY等。HY1组和HY2组表达量FPKM的对数值在0-2。HY1组和HY2组表达量密度在0-0.7。HY1组和HY2组表达的共有基因数为22 367,HY1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数为18 196,HY2组单独表达的基因数为8 137。HY1组和HY2组表达量的相关系数为0.913,样本间相关性好。HY1组和HY2组共产生差异表达基因12 199个。与HY1组比较,HY2组上调基因数为3 551,下调基因数为8 648。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注释到光合作用光系统I光捕获、光合作用捕获、叶绿素代谢过程、蛋白质发色团连锁、前体代谢产物和能量的产生、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氧化应激反应、α-氨基酸代谢过程、光合作用、质体小叶、光系统Ⅰ、光系统Ⅱ、质体类核仁、光系统、叶绿素结合、单加氧酶活性、铁离子结合、血红素结合、裂解酶活性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注释到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核糖体、乙醛酸和二元酸代谢、苯丙酸生物合成、二苯乙烯类、二芳基庚烷类和姜辣素的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光合作用、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谷胱甘肽代谢、丙酮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植物昼夜节律、黄酮和黄酮醇的生物合成、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氰胺酸代谢、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卟啉与叶绿素代谢等代谢途径。【结论】与黄酮类化合物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如芪合酶(stilbenesynthase)、无色花色素双加氧酶(leucoanthocyanidindioxygenase)、查尔酮异构酶蛋白(CHI protein)、查尔酮合酶2(chalcone synthase 2)、黄烷酮3-羟化酶(flavanone 3-hydroxylase)、无色花色素还原酶(1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 1)、类黄酮3'-羟化酶(flavonoid 3'-hydroxylase)基因在怀玉2号(HY2组)块根中上调,而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黄酮醇合酶(flavonol synthase)、类黄酮3',5'-甲基转移酶(flavonoid 3', 5'-methyltransferase)基因在怀玉2号(HY2组)块根中下调,导致怀玉山三叶青怀玉1号(HY1组)和怀玉2号(HY2组)块根总黄酮含量的差异。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俞晓敏;陆春莲;董顺生;庄雪浩;俞军;俞晓华;;富阳三叶青优良品种选育与栽培[J];基层农技推广;2018年04期
2 玉屏;莫家伟;姚正明;付贞仲;;茂兰喀斯特山区濒危药用植物三叶青资源状况及保护利用[J];农技服务;2018年05期
3 陈加红;;浙江野生三叶青的规模化组培育苗[J];河南农业;2018年13期
4 刘洪旭;邓思珊;马丽红;杨兴全;林文津;徐小妹;;三叶青根与茎叶转录组和差异性表达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年07期
5 范适;胡春梅;李有清;赵富群;易鹊;宋光桃;梁忠厚;;三叶青的研究进展[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8年02期
6 洪彩艳;周娟;蔡洪;;怀玉山三叶青仿野生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15年11期
7 叶传财;;珍贵药物——三叶青[J];福建农业;2011年10期
8 陈清远;;三叶青不同方式繁殖栽培技术试验[J];绿色科技;2019年17期
9 吉庆勇;彭昕;华金渭;程科军;朱波;方洁;徐金标;程文亮;;不同根域容积对三叶青生长发育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8年01期
10 玉屏;姚雾清;莫家伟;谭成江;;植物激素对三叶青扦插生根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8年18期
11 陈斌;;三叶青 中药用观赏两不误[J];中国花卉园艺;2015年02期
12 洪霞;赖小芳;邱莉萍;米敏;刘也楠;陈银龙;;2种生态型三叶青生长发育与总黄酮含量的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18年08期
13 郑平汉;郑雨雁;詹佳;;三叶青生产技术[J];新农村;201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旭;杨志玲;刘若楠;檀国印;;湖南省沅陵县三叶青资源调查与分析[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沈宗根;戴雅娟;吕洪飞;;不同遮荫处理对三叶青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昕;三叶青种质鉴别、悬浮培养及其活性组份诱导人肝癌HepG_2细胞凋亡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4条
1 师砚首;环境变化对三叶青次生代谢物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9年
2 程小燕;光照对三叶青生长及药效成分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8年
3 陈宸;基于核酸探针技术鉴别三叶青真伪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4 胡晓甜;不同产地三叶青研究及黄酮、多糖合成酶基因表达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5 丁恒;三叶青生理生化特性对于不同光强处理的响应[D];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
6 罗常荣;药用植物三叶青快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7年
7 蹇京蓉;中药三叶青种质资源调查及保护利用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宋亚玲;三叶青扩展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块根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9 杜苏瑞;三叶青转基因毛状根的诱导繁殖及其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3年
10 屠玲艳;水分胁迫对三叶青生理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9年
11 何孝金;三叶青有效成分测定方法的优化及栽培三叶青的品质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12 钱丽华;三叶青不定根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3 王蕾臻;基于基因组和代谢组学研究内生真菌调控三叶青根系生长的机理[D];杭州师范大学;2020年
14 符渊淼;药用植物三叶青的种质鉴定和组培快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范敏;三叶青喜获三方联手开发[N];中国花卉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范敏;三叶青 观赏药用两不误[N];中国花卉报;2010年
3 叶赛洋 舒春清;人工栽培三叶青在弋阳喜获成功[N];上饶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