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气候变化情景下青山湖流域的氮负荷时空分布预测研究

曾逸凡  张冰  张海平  曾维华  
【摘要】:针对目前流域非点源污染,特别是不断增加的氮污染负荷问题,文章利用SWAT模型,将青山湖流域划分为46个亚流域、189个HRU,并使用2005-2011年的日尺度实测流量与主要降雨月份2011年7-8月的日尺度实测氮素浓度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构建了青山湖流域氮素面源污染估算模型。利用所建模型,在气候变化情景下预测2030年氮负荷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时间上,未来年均径流量提高了12.43%,且氮素流失的月变化特征明显,以NO_3~--N为主要流失形式,流失量主要集中在7-9月,占年总流失量的比例为52.67%;(2)空间上,氮素流失依然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和东南部农田比例较高的子流域。流域西北部的自然林地区的氮素流失负荷虽然保持较低的NO_3~--N流失量,但会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增幅,增幅量为13.5%。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Declan Conway;Maarten Krol;Joe Alcamo;Mike Hulme;刘伟;;埃及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前景:全球、区域和流域尺度的驱动力在尼罗河流域的相互作用[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6年05期
2 孟伟;张远;张楠;蔡满堂;黄艺;;流域水生态功能区概念、特点与实施策略[J];环境科学研究;2013年05期
3 龙笛;国外健康流域评价理论与实践[J];海河水利;2005年03期
4 李燕;李恒鹏;;基于WEAP模型的西苕溪流域水质安全保障方案[J];水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5 于革;沈华东;;太湖流域营养盐产量演变和趋势的数值模拟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8年04期
6 孟伟;;总结“十一五” 设计“十二五”——在水专项“十二五”实施计划编制启动会暨地方科技需求座谈会上的讲话[J];建设科技;2010年03期
7 黄来明;杨金玲;张甘霖;;我国亚热带丘陵地区流域氮素的平衡与源汇特征[J];环境科学;2010年12期
8 赵阳;余新晓;贾子利;;基于景观尺度的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水文响应[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9 许凤冉;王成丽;阮本清;;流域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上下游演递规律及其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8期
10 赖格英;于革;桂峰;;太湖流域营养物质输移模拟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5年S2期
11 徐宗学;徐华山;吴晓猛;;流域TMDL计划中的关键技术[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年01期
12 Martin H.Larsson;Katarina Kyllmar;Lars Jonasson;Holger Johnsson;许中旗;;农田氮淋溶的减少及相关成本的估算[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5年07期
1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柳;陈雯雯;史洪芳;孙然好;;温榆河流域水环境胁迫的社会经济概化因子定量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2 孙波;李硕;;遥感与GIS技术辅助下的流域养分迁移过程模拟方法[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3 王林;陈兴伟;;基于3个站点校准与验证的晋江流域径流模拟[A];福建省第十一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4 刘霞;姚孝友;张光灿;胡续礼;;淮河流域山丘区生态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技术模式[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协作工作委员会2011年年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张晓明;余新晓;武思宏;王云琦;张满良;;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A];中国水利学会第四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本江;延河流域水沙演变及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王显丽;基于水生态承载力的洱海流域TMDL总量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3 刘光逊;基于流域空间属性的水环境响应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任晓冬;赤水河流域综合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李云驹;松华坝流域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生态补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史长莹;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7 唐莉华;基于地貌特征的流域水—沙—污染物耦合模型及其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8 郭军庭;潮河流域土地利用/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杨寅群;流域水环境系统模型研究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12年
10 段凯;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干旱评估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维婷;延河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水沙变化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宋智渊;干旱区流域水足迹可持续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额尔敦;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4 魏天锋;基于SEBAL模型的博尔塔拉河流域典型植被生态需水估算[D];新疆大学;2015年
5 徐亚娟;红壤区亚热带流域C、N流失特征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6 庞佼;安家沟流域面源污染机理过程与模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王玉红;淮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肖杰;赤不苏流域梯级电站开发的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西华大学;2007年
9 于静;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洪水径流影响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赵越;城市流域政策分析,水域空间修复情景及其指标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宗礼 甘肃省武威市水利工程局;从流域的尺度审视水资源开发模式[N];中国水利报;2005年
2 本刊记者 刘艳飞;从全流域的角度看待河流开发和保护[N];中国水利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王燕宁通讯员 钱熊;专家呼吁重视长江生态危机[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