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钇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摘要】: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钇对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三大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浓度的情况下,钇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均表现为刺激作用,最大刺激率,细菌为16.8%,真菌为31.1%,放线菌为41.8%,在高浓度下表现为抑制作用,外源稀土对三大微生物起抑制作用的临界浓度分别为1 000 mg/kg、500 mg/kg、500 mg/kg。而在土壤酶活方面,钇对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只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在低浓度时下降的更为显著;钇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低浓度促进,最大刺激率达到了54.8%,而在高浓度抑制,最大抑制率为23.3%,且产生抑制作用的临界浓度为1 000 mg/kg;而钇对脲酶的影响不是很明显。因此微生物指标可以用作稀土环境风险的判断指标。
|
|
|
|
1 |
张宇;乌恩;李重祥;杨苏文;金相灿;廖剑宇;王圣瑞;;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酶活性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1年02期 |
2 |
范昆;王开运;王东;夏晓明;刘振龙;王红艳;;1,3-二氯丙烯药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
3 |
张超兰;韦必帽;刘敏;李磊;李忠义;高畅;;含镉废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基质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研究[J];水资源保护;2010年04期 |
4 |
王华婷,孙昊,陈莹,王晓蓉;稀土元素在鱼体内脏中的富集及对肝脏中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1999年02期 |
5 |
张贵生;;镧暴露对鲤鱼脑和肌肉中酶和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8年04期 |
6 |
王应军;金航标;陈燕;高鹏;余游;;稀土Y~(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7 |
王应军;陈燕;金航标;高鹏;余游;;稀土Y~(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
8 |
王力军;郑旭煦;张可;;酸雨对重庆市蔬菜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
9 |
傅丽君;钟开新;李华亮;;波尔多液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构象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09年04期 |
10 |
陶雪琴;卢桂宁;党志;周康群;刘晖;孙彦富;;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方法及应用[J];化工环保;2007年05期 |
11 |
费颖恒;黄艺;严昌荣;晁元卿;何文清;;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胁迫[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
12 |
李雅琦,田均良,刘普灵;黄土高原土壤母质中的稀土元素背景值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1992年03期 |
13 |
洪欣;龚琦;;两性离子交换纤维柱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稀土元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年03期 |
14 |
庞伦;张言慎;吴爱清;唐相贵;孙秋香;李素芝;;二(2-乙基己基)磷酸和磷酸三丁酯萃取体系中稀土元素的分配规律[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1979年03期 |
15 |
李智,杨在娟,岳春雷;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空间分布[J];浙江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
16 |
高虹;唐艳芬;;废旧氢-镍电池中稀土元素的回收处理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7 |
万旭;王俊伟;李海霞;曾永刚;;固相萃取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水样中超痕量稀土分量元素[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3期 |
18 |
帅琴,杨薇,胡圣虹,卢爱明,郑楚光;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痕量稀土元素[J];分析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9 |
杨启山;杜凤毅;高丽娟;曹艳秋;翁国庆;鲁毅强;张长鑫;;浅析磷石膏综合利用与提取稀土[J];稀土;2007年01期 |
20 |
路培;李彩亭;曾光明;翟云波;刘涛;;ACF负载稀土元素在微型反应器中净化NO的研究(Ⅱ)[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