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非线性控制

宋超  赵国荣  黎志强  周源  
【摘要】: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存在的高度非线性、多变量耦合及参数不确定等问题,结合反演滑模控制,利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对各种干扰的逼近特性设计了一种飞行器反演滑模控制器。该控制器利用干扰观测器观测系统的干扰时,放宽了现有文献对干扰的界进行限制的苛刻条件,未观测出的部分干扰采用反演滑模控制进行补偿,避免了累积误差,实现对制导指令的鲁棒输出跟踪,并证明了系统稳定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能较理想地观测干扰,保证系统良好的鲁棒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绍德,陈主成;一种基于干扰观测器的伺服系统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翁秀华,郭庆鼎,刘德君;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双直线电机驱动系统同步控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10期
3 陈洁;周绍磊;宋召青;;基于不确定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动态面自适应反演控制系统设计[J];宇航学报;2010年11期
4 肖本贤,郭福权,邓红辉,王群京;基于干扰观测器的轮廓误差耦合控制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4年04期
5 李俊,徐德民;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多模反演滑模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5期
6 朱萍玉,杨襄璧,朱萍玉,刘德顺,陈安华;基于MATLAB的冲锤反演设计与数控加工初探[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2年02期
7 闫文松,季巍,马克茂;基于反演设计的机器人操纵臂的变结构控制[J];机械工程师;2004年07期
8 李俊,徐德民,宋保维,严卫生;非匹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反演变结构控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刘德君,郭庆鼎,翁秀华;数控机床直线电机进给伺服驱动的摩擦力和扰动抑制措施[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4年12期
10 马辉;袁建平;方群;;高超声速飞行器最优周期巡航轨迹优化[J];飞行力学;2008年04期
11 刘阔;刘杰;郭大猛;杨克石;;挖掘机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滑模控制[J];机械与电子;2009年06期
12 纪洪利;杨伟鸿;王景芝;;基于干扰观测器和迟滞观测器的压电致动器控制[J];机床与液压;2010年11期
13 祝志云;杨军;;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轨迹的模糊控制设计[J];计算机仿真;2010年04期
14 陈霞;邹继斌;;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反作用力矩测试系统鲁棒性设计[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07期
15 李伟;王立平;关立文;;一种二阶系统最优Q滤波器DOB设计方法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年06期
16 刘杰辉 ,潘尚峰 ,贾建军;数控非圆车削系统切削力干扰的补偿与仿真[J];现代制造工程;2004年09期
17 谢慕君;赵艳华;高兴华;;反演滑模控制在倒立摆中的应用与仿真研究[J];控制工程;2006年S2期
18 宋宏;刘德君;高新;;对角递归神经网络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1期
19 常建松;;基于STK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可视化仿真平台研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年05期
20 栗金平;杨军;;基于自抗扰技术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友达;王振亚;卢笙;张涵信;张来平;;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系统一体化外形的数值模拟研究[A];2003空气动力学前沿研究论文集[C];2003年
2 杨红亮;史增民;袁军娅;;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预测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3 庄益夫;陈洁;潘长鹏;;一类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建模及非线性控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4 唐志共;;高超声速技术发展对地面试验的要求和现状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郭正;刘君;王巍;;空中发射高超声速飞行器投放过程数值模拟[A];近代空气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杨俊春;胡军;吕孝乐;;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段滑模跟踪控制设计[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刘龙霞;贾启芬;刘习军;;高超声速飞行器中的贮箱类液固耦合初步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九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胡磊;吴森堂;;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飞;程晓丽;沈清;;DSMC方法在高超声速平板的近空间气动特性分析中的应用[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C];2008年
10 韩杰才;孟松鹤;杜善义;;高超声速飞行器与热防护系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高超声速飞行器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与仿真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尹正男;具有鲁棒性的最优干扰观测器的系统性设计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葛东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鲁棒变增益控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海峰;无刷直流电动机转矩脉动控制技术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5 刘燕斌;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其先进飞行控制机理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车竞;高超声速飞行器乘波布局优化设计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7 金亮;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发动机一体化构型设计与性能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8 肖本贤;多轴运动下的轮廓跟踪误差控制与补偿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9 李宏胜;轮廓跟踪运动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颜力;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彪;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雪飞;高超声速飞行器气热弹多场耦合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朱艳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非线性控制[D];东北大学;2009年
4 林妍;大气层内高超声速飞行器光辐射特性建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彭稳根;高超声速飞行器金属结构热管热防护机制理论与模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宋志国;高超声速飞行器自抗扰姿态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罗辉;边坡地震时程动力可靠性研究及其锚杆长度反演设计[D];南华大学;2010年
8 李会萍;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加热特性及其计算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华晨;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通道的预测控制器设计及可视化仿真[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刘全军;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段姿态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晖;美国加快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N];中国航空报;2009年
2 黄志澄;挑战飞行极速[N];中国航天报;2004年
3 ;21世纪的航空前沿技术[N];北京科技报;2002年
4 赵彦;研究高超声速技术[N];中国航天报;2002年
5 胡滨;临近空间:一个不容忽视的焦点话题[N];解放军报;2008年
6 所长 王晓东 党委书记 杨旭;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追求卓越 以质取胜 不断创新 持续发展[N];中国航天报;2009年
7 ;高超声速技术 引领航天运载器的革命[N];科技日报;2002年
8 商艳凯 记者 初霞;哈工大两团队跻身国家级[N];哈尔滨日报;2008年
9 马遥远;美国空军发展无人航天飞机[N];中国航空报;2009年
10 晓丽;美国研制新型高超声速无人机武器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