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包线飞行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介绍了当前全包线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的几种主要方法 ,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了线性变参数系统 ( LPV)的自增益调度控制器设计 ,说明了其中两种重要的设计方法 LFT (线性分式变换 )法和 Lyapunov函数法。应用 Lyapunov函数法设计了大包线范围飞机的俯仰角速率自增益调度控制系统 ,进行了变参数仿真 ,仿真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胡东,陈文华,周川;基于 LMI 的一类 LPV 系统的自调整输出反馈极点配置[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2 |
王涛;肖建;李冀昆;;感应电机的一种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年17期 |
3 |
王涛;肖建;徐英雷;;感应电机转子磁链闭环鲁棒观测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09年01期 |
4 |
谢光华,曾庆福;基于LMI的航空发动机鲁棒H_∞控制器设计[J];航空学报;2000年02期 |
5 |
刘飞,张斌武;一类线性系统鲁棒非脆弱H_∞控制器设计[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2年04期 |
6 |
许立滨;不确定离散时滞系统的鲁棒H_∞控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
7 |
张茂青,吴忠强;时变时滞系统的模糊控制器存在条件与稳定性分析[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4年04期 |
8 |
胡中功,杨春曦,戴克中,邹莉;时滞不确定系统基于观测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9 |
任俊超,王向东,胡刚;基于LMI的Delta算子不确定系统的鲁棒D稳定性分析与控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年03期 |
10 |
宋建梅,陈素芳;远程导弹鲁棒最优预见伺服地形跟踪控制器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
11 |
翟军昌;刘慧巍;;基于T-S模糊模型时滞系统问题的研究[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12 |
佘秋野;陈丽换;张玉民;郭雷;;基于LMI的中立型Hopfield神经网络的稳定性[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2期 |
13 |
李康弟;黄建雄;;广义线性离散系统的优化计算[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4 |
顾则全;廖福成;刘贺平;;不确定广义系统的保性能控制:LMI方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
15 |
张瑞;姚郁;陈松林;马克茂;;一类高速采样不确定系统的鲁棒稳定性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6年02期 |
16 |
黄剑;关治洪;王仲东;;不确定离散脉冲系统的保成本控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7 |
高丹;曹媛媛;;具有极点区域约束的广义模糊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4期 |
18 |
马宝萍;赵谨;;广义T-S模糊系统的鲁棒非脆弱控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年03期 |
19 |
武俊峰;陈善本;黄立波;;极点约束鲁棒控制在焊接过程中的应用[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6年06期 |
20 |
于新刚;崔宝同;杨慧中;;不确定中立型时滞系统的鲁棒H_∞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