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煤体中CH_4与CO_2平衡吸附实验数据分析

A.Г.艾鲁尼  B.A.鲍宾  A.A.高尔曼洛夫  曾庆阳  
【摘要】: <正>关于煤对不同气体(CH_4和CO_2)的吸附特性,经研究已查明:(1)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挥发分为4.2~31.7%)在各种气体压力(1~40大气压)下,对CO_2的吸附能力总是大于对CH_4的吸附能力。随着煤变质程度增加(挥发分下降),吸附能力逐渐增大,当挥发分V~Γ=20~25%时,曲线斜率出现变化;此后,变质程度越高,吸附能力增加越快。同时,在同一平衡饱和压力下,CO_2和CH_4吸附能力的比随V~Γ的增加而增加,虽然随着压力增加,它们比值的变化从P=1大气压时的3~4到P=40大气压时的1.5~2.7。CO_2在煤中的吸附(解析)作用总是比瓦斯在煤中的吸附作用强烈得多。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建旭;张普玉;;有机改性膨润土在造纸废液处理中的应用[J];非金属矿;2006年03期
2 孙玉丽;吴文辉;林智辉;王健全;;一种新型两亲性超高交联树脂对p-硝基苯酚的吸附行为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5期
3 杨金田;高华;;用粉状白土对八氯二丙醚原油的吸附脱色研究[J];应用化工;2006年11期
4 邢娜;王新平;于青;郭新闻;;分子筛对NO和NO_2的吸附性能[J];催化学报;2007年03期
5 罗雪梅;何孟常;刘昌明;;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土壤对多环芳烃的吸附特征[J];环境化学;2007年02期
6 李海龙;李立清;郜豫川;张剑峰;高招;唐琳;;用微孔填充理论研究活性炭对有机气体的吸附性能[J];化工环保;2007年02期
7 李丽娟;李彦旭;韩锋;;改性半焦在废气治理中的应用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7年02期
8 那立艳;姜慧明;杨宝灵;海华;宁桂玲;;三维开放骨架镧系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Tm(BTC)(DMF)(DMSO)的合成、结构和性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8期
9 张静;曹丽文;练翠侠;倪勇;洪雷;;粘性土对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试验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7年04期
10 王颖莉;于化江;马子川;贾密英;;草酸法改性锰矿自水中吸附去除Ni~(2+)[J];金属矿山;2007年09期
11 黄绵峰;郑治祥;徐光青;吴玉程;;膨胀石墨负载纳米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甲基橙溶液的吸附与光降解[J];功能材料;2007年12期
12 陆志强;郑文教;马丽;;红树植物落叶碎屑对海水中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J];生态学杂志;2008年05期
13 蒲泊伶;包书景;王毅;蒋有录;;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以美国页岩气盆地为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3期
14 宋宁宁;袁晓兰;刘富刚;;凹凸棒石颗粒吸附剂的制备及性能[J];环保科技;2008年04期
15 朱光威;许国根;;纳米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纳米科技;2008年05期
16 宋凯;刘敬肖;史非;于玲;薛卫平;孙小龙;付瑞娟;;用粉煤灰水热合成P型沸石及其对重金属铅离子的吸附[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7 芦明霞;牟世娟;;纳米材料在重金属水处理方面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1期
18 武瑞芳;张因;王永钊;高春光;赵永祥;;ZrO_2助剂对Ni/SiO_2催化剂CO甲烷化催化活性及其吸附性能的影响[J];燃料化学学报;2009年05期
19 谭宏斌;付蕾;袁新强;;熔融水热法合成A型沸石及其吸附性能研究[J];粉煤灰;2009年06期
20 赵玉华;常启雷;李妍;;NaOH改性沸石吸附地下水中铁锰效能研究[J];辽宁化工;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道;张俐娜;;纤维素/甲壳素共混粒料对Pb2+吸附机理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习海玲;乔江波;张建宏;陈文明;;MgO/SBA-15对芥子气模拟剂2-氯乙基乙基硫醚的吸附与降解[A];第14次全国分子筛学术年会论文集——微孔介孔材料科学及在新能源与节能、减排中的应用[C];2008年
3 郭志勇;董德明;花修艺;兰莹;梁大鹏;;水环境中多种固相物质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吸附作用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4 李青刚;曾理;艾馨鹏;肖连生;张启修;;一种弱碱性阴离子树脂对石煤浸出液中钒的吸附形态研究[A];第五届全国稀有金属学术会议专辑[C];2006年
5 陈虹;全燮;;全氟辛烷磺酸(PFOS)在黑碳上的吸附行为[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6 刘秀芹;常勇刚;姚瑰玮;张云艳;徐承天;陈邦林;;氧化物掺杂介孔SiO_2及CO_2吸附[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贾博;张后虎;张毅;王伟;吴睿;张维佳;;利用畜禽废水中氨氮驯化矿化垃圾填料氧化填埋场CH_4的研究[A];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与填埋场绿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谢忠雷;李航;汪精华;王晓颖;;外源有机质存在下钙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铝的吸附能力与活性的影响[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彩凤;王金玲;;腐植酸对Pb~(2+)、Ni~(2+)、Cr~(6+)的吸附性能研究[A];第八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国君;乐群;;基于SCIAMACHY WFM-DOAS数据的中国CH_4柱浓度时空分布[A];第七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上CH_4选择还原NO反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年
2 张维;准好氧填埋场CH_4减排和加速稳定化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东勇;煤的CH_4与CO_2高压吸附行为及其应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4 李久海;多环芳烃(芘)在水稻土及其不同粒组中的吸附和老化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聂福德;氟聚合物/TATB基PBX的界面结构[D];复旦大学;2006年
6 周军平;CH_4、CO_2、N_2及其多元气体在煤层中的吸附-运移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李金花;共存污染物对三种有机物在土壤/沉积物上吸附行为影响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张树芹;蒙脱土、高岭土和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对Pb~(2+)和对硝基苯酚的吸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谢敏莉;聚乙烯亚胺系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合成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张芳;大气CO_2、CH_4和CO浓度资料再分析及源汇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萍;手性杀菌剂甲霜灵在土壤中的吸附和对绿藻水生毒理的对映体差异[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盛光;CO_2重整CH_4反应的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刘叶;可溶性有机质对土霉素在土壤中吸附能力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丁立人;改性非金属矿物的微观结构变化及其对霉菌素吸附能力的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富丽锟;沉积物对重质燃料油的吸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李丽;若尔盖自然湿地CH_4排放及不同利用方式下温室气体通量估算[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陈冬梅;洛克沙胂残留对土壤的生态毒性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尹波;钙氟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氟的吸附能力和形态分布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杨成建;表面活性剂对有机农药在土壤/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谢新宇;聚氧化乙烯与聚乙烯醇凝胶球应用于废水中无机磷去除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非金属矿物,能“解毒”富营养化水体[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全四清牛卫国;郑卞产业带“吸附”能力增强[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3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田培育;谨防饲料防霉剂和吸附剂的“神话”[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4 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 黄英雄;几种污水处理的材质[N];菏泽日报;2008年
5 国家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嵇书伟 董凤龙;中空玻璃原料选择及工艺控制[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通讯员 张会普 王猛 王磊;文安县积极拓宽项目发展空间[N];廊坊日报;2006年
7 桑景拴;藤蔓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8 武汉科技学院纺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崔卫钢;辐照技术改变传统浆纱工艺[N];中国纺织报;2007年
9 江西农业大学 梁海平 温海清 过玉英 江西省上高县畜牧水产局 李小平;饲料安全须防范镉的侵害[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10 本报驻韩国记者 邰举;将泄漏石油吸得一干二净[N];科技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