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湘波,廖显伯,王博,刁宏伟,戴松涛,向贤碧,常秀兰,徐艳月,胡志华,郝会颖,孔光临;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实现硅纳米线掺硼[J];物理学报;2004年12期 |
2 |
池凌飞;孙凯;赵传熙;吴萍;;In_2O_3准一维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3 |
杨国伟;一维量子材料制备新进展[J];物理;1998年11期 |
4 |
冯孙齐,俞大鹏,张洪洲,白志刚,丁彧,杭青岭,邹英华,王晶晶;一维硅纳米线的生长机制及其量子限制效应的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99年10期 |
5 |
;单生物芯片构建单细胞病毒检测系统[J];国外科技动态;2004年11期 |
6 |
杨成英;陈勇;;准一维纳米线电子动力学的量子尺寸效应[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7 |
杨决宽,陈云飞,颜景平;超晶格纳米线热传导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中国科学E辑;2003年05期 |
8 |
赵永生;姚建年;;有机小分子纳米线光波导及激光器研究新进展[J];科学通报;2008年14期 |
9 |
陈克新;苗鸿雁;;“多段异质纳米线与纳米管组成的分支结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10年01期 |
10 |
;本期导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1 |
;山西煤化所碳化硅纳米线研究取得新进展[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S1期 |
12 |
;哈佛大学研发出世界最小激光器[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年04期 |
13 |
李乐愚,丁炜,李碧波,俞大鹏,张树霖;硅纳米线拉曼光谱的波长选择效应[J];光散射学报;2000年03期 |
14 |
于立新,宋宏伟,刘钟馨,杨林梅,吕少哲,郑著宏;LaPO_4∶Ce~(3+)/Tb~(3+)纳米线的合成和发光特性[J];发光学报;2005年03期 |
15 |
石端文;何良明;;Ag纳米线过热的热力学模型(英文)[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6 |
罗晓刚;马文会;刘大春;杨斌;戴永年;;碳热还原制备碳化硅纳米线(英文)[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
17 |
康振辉,王恩波,袁梅,兰阳,段丽颖,胡长文;多金属氧酸盐纳米线的制备表征及独特性质[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8 |
胡利勤;林志贤;郭太良;姚亮;王晶晶;杨春建;张永爱;郑可炉;;取向和非取向In2O3纳米线的场发射研究[J];物理学报;2006年11期 |
19 |
邢茹;赵建军;浩斯巴雅尔;鲁毅;;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
20 |
;北京大学纳米线项目组“小尺度”展示大科学[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