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曲晶,刘祥文;超高压榴辉岩中金红石调制结构的透射电镜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4年04期 |
2 |
徐少康,周希贤,郗国庆;金红石高-超高压变质成矿作用的几个问题[J];化工矿产地质;2005年01期 |
3 |
张建新;孟繁聪;李金平;Mattinson C.G;;柴达木北缘榴辉岩中的柯石英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2009年05期 |
4 |
张儒媛;从柏林;刘忠光;;苏鲁超高压变质地体及其成因解释[J];岩石学报;1993年03期 |
5 |
杨经绥
,吴才来
,张建新
,许志琴;中央巨型超高压变质带和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年代学证据[J];科学中国人;2005年08期 |
6 |
孙勇;陈丹玲;;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大陆深俯冲——地球科学前沿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7 |
索书田,钟增球;大别地块超高压变质省构造学——以东冲河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01期 |
8 |
于胜尧;张建新;李三忠;彭银彪;李云帅;吕沛;姚勇;李卓凡;;柴北缘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地壳深熔的岩石学研究[J];岩石学报;2019年10期 |
9 |
张建新,杨经绥,许志琴,万渝生,孟繁聪,李海兵,史仁灯,宋述光;中国西北柴北缘两种不同类型榴辉岩[J];地质学报;2002年03期 |
10 |
吴秀玲,韩郁菁,孟大维,杨巍然,李斗星;大别高压和超高压榴辉岩中绿辉石的透射电镜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年04期 |
11 |
凌文黎,贾望鲁,高山,张本仁;大别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流体作用的微量元素效应及其地球化学意义[J];地球化学;2000年06期 |
12 |
郭震宇,董火根;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石变形构造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3 |
韦必则;流体流动在超高压榴辉岩形成和抬升中的作用[J];地学前缘;1999年03期 |
14 |
陈振宇;余金杰;徐珏;周剑雄;;榴辉岩中金红石的微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
15 |
凌文黎,张宏飞,高山,钟增球,韩吟文,徐启东;大别超高压变质过程中部分熔融作用的地球化学约束[J];地球科学;2000年06期 |
16 |
张建新;孟繁聪;C.G.Mattinson;;南阿尔金—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进展、问题及挑战[J];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
17 |
石永红;喻根;赵群;;南大别高压-超高压过渡类型榴辉岩的确定及其构造意义[J];矿物岩石;2007年01期 |
18 |
夏琼霞;周李岗;郑永飞;;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变质岩石中石榴石的环带和多阶段生长[J];科学通报;2013年2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