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宜溧山区断错水系之发现

南金生  陈晓明  高中和  
【摘要】:本文通过野外地震地质工作,初次发现江苏宜溧山区存在着与活动断裂有关的断错水系,推断为新第三系后断层新活动的产物,是溧阳震区周缘新构造运动的形迹之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辉;代侦勇;张利华;蒋志勇;;利用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水系提取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8期
2 薛怀友;徐祖阳;张芳;李振惠;;江苏泗洪重岗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地质调查和建议[J];地质学刊;2011年02期
3 ;北京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进展顺利[J];城市地质;2011年02期
4 王康;沈正康;;1933年叠溪地震的发震位置、震源机制与区域构造[J];地震学报;2011年05期
5 王文君;郭立霞;;高平市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研究[J];科技传播;2011年13期
6 程强;陈旭光;;艾比湖湖区新构造运动及其演化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7期
7 蔡军;王朋;;黄土高原区域稳定性[J];山西建筑;2011年27期
8 朱利民;;和布克河流域水文特性[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年07期
9 范迪富;徐雪球;杜建国;朱志远;曲苏荣;;江苏宜(兴)—溧(阳)山区构造样式组合分析[J];地质学刊;2011年02期
10 黄晨;吴德超;王道永;孙东;;大渡河巴拉水电站坝区外围日部断裂活动性研究[J];云南地质;2011年01期
11 钟羽云;张帆;赵冬;;珊溪水库M_L4.6震群精确定位与发震构造研究[J];地震研究;2011年02期
12 孙长虹;许丰;钱荣毅;孟小红;;2003年青海德令哈M6.6地震序列的活动特征[J];内陆地震;2011年02期
13 李文巧;陈杰;袁兆德;黄明达;李涛;余松;杨晓东;;帕米尔高原1895年塔什库尔干地震地表多段同震破裂与发震构造[J];地震地质;2011年02期
14 赵怀东;;羽色漫天的羌塘[J];森林与人类;2011年08期
15 张辉;王熠熙;冯建刚;;甘东南地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2期
16 周晨;;京杭大运河与北京水利得失[J];大自然;2011年04期
17 张锦伟;赵汗青;傅志飞;;东海陆架盆地南部构造演化及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海洋石油;2011年02期
18 岳邦瑞;李玥宏;王军;;水资源约束下的绿洲乡土聚落形态特征研究——以吐鲁番麻扎村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19 ;布尔津喀纳斯湖 国家地质公园[J];国土资源情报;2011年05期
20 潘潇;;美加边界两旁沉积物的不同可追溯到1.2亿年前[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革新;李军;高为超;;罗布泊西北缘地壳稳定性初步研究[A];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废物地下处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夏怀宽;张先泽;晓凡;雷清清;;辽东半岛海岸地貌、新构造运动与地震[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3 易绍先;常凤亭;;藏南地区新构造运动对水系、湖泊形成及演变的控制[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7)——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第二次讨论会论文集(二)[C];1983年
4 陈树汉;朴宽镐;;渤海沿岸抬升速率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5 童崇光;;新构造运动与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及气藏形成[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高维明;;我国水系分布与现代构造应力场[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7 韩文顺;周新河;;寿阳盆地特深水位成因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许学汉;;新构造、活动断裂年龄与工程地质评价[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9 王铠元;孙克祥;段彦学;;滇西地区新构造运动几个问题的探讨[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10 李有利;傅建利;孔令江;;山西南部1.2MaBP的地质事件及其意义[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闻久成;辽宁核电厂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D];吉林大学;2000年
2 周本刚;发震构造特性在潜在震源区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3 朱利;鲍鱼养殖水系中霍乱弧菌基因水平转移的初步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4 张春山;黄河上游地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年
5 王峰;阿尔金断裂带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其地震地表破裂分段特征[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2年
6 辛动军;彩色地形图要素的自动识别与获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盛海洋;青藏高原东北缘若尔盖盆地晚新近纪地质及其环境演化[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陈梅花;卫星遥感的热信息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9 孙长虹;2003年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及破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闵伟;区域古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9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映聪;西藏门巴地区新构造运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D];吉林大学;2006年
2 张宏才;不同尺度数字高程模型提取水系的尺度效应[D];西北大学;2004年
3 陈利贞;索伦—乌兰浩特地区新构造运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4 朱菲菲;雅鲁藏布江中游谢通门南北向活动断裂带特征及工程效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谢天;库车坳陷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D];新疆大学;2005年
6 刘金明;长春市活动断层探测及第四纪标准剖面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达;东海陆架区浅部地震地层层序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王金辉;遥感技术在潍坊地区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9 周杰;基于GIS的川滇地区地震活动与活动断裂分布关系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10 杜龙;2003年巴林左旗5.9级地震发震构造及大兴安岭隆起区潜在震源区划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光磊 孙琳;莱西特色水系大景观初具规模[N];青岛日报;2009年
2 刘芳;科学推进大水系建设[N];保定日报;2009年
3 记者 覃岩峰;生态水系力争十一前水通水清[N];郑州日报;2009年
4 记者 英涛;弘扬大水系精神 实现“四个确保”[N];保定日报;2009年
5 宗吾;大力弘扬大水系精神[N];保定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黄永东;生态水系润绿城碧水清清皆美景[N];郑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黄永东 实习生 刘思湍;郑州生态水系月底全面通水[N];郑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徐建勋 本报通讯员 冯刘克 靳英;打造美丽宜居的水域靓城[N];河南日报;2010年
9 曹培锋 周迎久 霍纪东;衡水推进市区水系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9年
10 记者 尹海明;南宁计划打造“水城”[N];南宁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