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东北部中侏罗世孢粉化石及古气候意义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地,含煤岩系赋存在侏罗系延安组中,延安组岩石组合以灰白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灰色泥岩为主,夹多层煤层;延安组上覆直罗组以灰色、灰绿色砂岩、灰色粉砂岩、紫红色泥岩为主。通过对乌兰木伦地区武家塔露天煤矿剖面延安组和直罗组孢粉化石分析,在延安组中识别出Cyathidites-Lycopodiumsporites-Neoraistrickia-Cycadopites孢粉组合带,以桫椤科、石松科孢子繁盛,紫萁科孢子和单沟/原始沟类、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发育,卷柏科孢子及柏科花粉较常见为主要特征,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Aalenian—Bajocian期)。根据延安组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环境分析,本区在这一沉积时期的气候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气候。直罗组孢粉化石较少,主要见Cyathidites minor,Osmundacidites parvus,Concentrisporites fragilis,Cycadopites spp.等。综合地层岩性、孢粉组合及古植被分析,延安组到直罗组沉积时期总体上呈现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温带型向半干旱—干旱炎热型的气候变化过程。
|
|
|
|
1 |
魏文艳;;谈谈孢粉化石[J];大自然;2008年02期 |
2 |
黄嫔;南京北象山中侏罗世孢粉化石的发现[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0年04期 |
3 |
朱神照,李永星,常永英;孢粉化石色变与有机质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83年03期 |
4 |
陈秉麟;孢粉化石与石油[J];化石;2001年04期 |
5 |
赵志刚;张雄华;李晓阳;孙志佳;曾蛟;王运良;;新疆且末地区中侏罗世杨叶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9年10期 |
6 |
付清萌;刘显凤;马占荣;王永波;胡琮;徐清海;;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早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化石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05期 |
7 |
刘耕武,李浩敏,冷琴;黑龙江省桦南县道台桥组植物孢粉化石初步报道[J];古生物学报;1995年06期 |
8 |
李建国;西藏新生代秋乌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
9 |
乔秀云,金玉东,万传彪;富集孢粉化石的一种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8年06期 |
10 |
王庆同;陈伟;马锦龙;杨宝忠;张新勇;阎琨;张维昕;柳晓丹;;新疆阿合奇县石炭系别根他乌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地质科技情报;2017年03期 |
11 |
姚建新,肖序常,高联达,韩芳林,崔建堂,彭海练,纪占胜,武桂春;西昆仑—喀喇昆仑二叠纪加温达坂组孢粉化石新发现[J];地质通报;2004年Z1期 |
12 |
郑国光,黄国荣,刘德汉;生油岩中孢粉化石色级标准的研究[J];地球化学;1985年01期 |
13 |
孙立新;张云;张天福;程银行;李艳峰;马海林;杨才;郭佳成;鲁超;周晓光;;鄂尔多斯北部侏罗纪延安组、直罗组孢粉化石及其古气候意义[J];地学前缘;2017年01期 |
14 |
张玉兰,王开发;海洋沉积物中的再沉积孢粉化石研究[J];海洋通报;1994年04期 |
15 |
高存山;;鄂尔多斯盆地宜川地区二叠纪孢粉化石组合特征[J];山东国土资源;2018年11期 |
16 |
王从风,曾光艳;周口盆地白垩纪油源岩孢粉化石颜色及其有机质类型[J];石油实验地质;1988年03期 |
17 |
朱神照;;孢粉化石色变与有机质的演化[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3年05期 |
18 |
赵传本;;孢粉化石半透明度测定及其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4年01期 |
19 |
魏玲;孢粉化石分析技术[J];新疆地质;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