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阿尔金巴什瓦克榴辉岩的变质演化:对南阿尔金超高压变质作用的启示
【摘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中的榴辉岩对于揭示造山带的热演化历史及造山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对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榴辉岩的详细岩相学研究,认为该榴辉岩经历了榴辉岩相的峰期变质阶段(M1,946~1026℃和2.9~3.2 GPa)、峰后退变质阶段(M2,硬玉+石英=钠长石反应线附近)以及晚期麻粒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阶段(M3,~0.8 GPa, 789~841℃)。此外,锆石U-Pb年代学结果表明该榴辉岩的变质时代为492.8±2.8 Ma (MSWD=0.77),结合锆石中的石榴子石、绿辉石、金红石和石英包裹体及前人所获得的年代学数据,认为该变质时代记录了早古生代榴辉岩相的变质事件,进而恢复了南阿尔金榴辉岩所记录的顺时针P-T-t轨迹。本研究为南阿尔金巴什瓦克地区超高压变质作用提供了有效的矿物学与岩石学证据,同时为探讨南阿尔金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约束条件。
|
|
|
|
1 |
于胜尧;张建新;李三忠;孙德有;李云帅;彭银彪;;大陆碰撞过程中的巴罗式变质作用及原地深熔作用:以南阿尔金为例[J];岩石学报;2016年12期 |
2 |
张建新,杨经绥,许志琴,孟繁聪,宋述光,李海兵,史仁灯;阿尔金榴辉岩中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据[J];科学通报;2002年03期 |
3 |
韩郁菁;当前高压变质作用研究中几个值得注意的动向[J];地学前缘;1994年Z1期 |
4 |
张立飞;;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前沿[J];地学前缘;2007年01期 |
5 |
魏春景,陈斌,张翠光,陈晶;大别地区的变质作用及与碰撞造山过程的关系[J];地质力学学报;2000年03期 |
6 |
张华锋;罗志波;王浩铮;;内蒙凉城2.0Ga变质花岗岩对超高温变质作用的制约[J];岩石学报;2013年07期 |
7 |
于津海;王丽娟;魏震洋;孙涛;舒良树;;华夏地块显生宙的变质作用期次和特征[J];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
8 |
宋明春,王来明;胶南造山带变质作用及其演化[J];山东地质;1997年01期 |
9 |
沈其韩;耿元生;宋会侠;;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8年02期 |
10 |
平措多吉;刘保民;刘建新;冯光生;;藏北亭贡地区变质作用分析[J];四川有色金属;2018年03期 |
11 |
任留东;李崇;王彦斌;刘平;;关于拉斯曼丘陵泛非期高级变质作用时代的限定[J];极地研究;2016年04期 |
12 |
游振东;;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范畴与标志[J];地学前缘;2014年01期 |
13 |
毕先梅,索书田,莫宣学,张继军;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现状[J];地学前缘;1998年04期 |
14 |
王德荫;与深断裂有关的近断裂变质作用及其成矿体系[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15 |
庄育勋;递增变质作用若干问题评述[J];地质科技情报;1994年01期 |
16 |
Robinsen
,D.
,王守光;埋藏变质作用成因的扩张模式[J];地质科技情报;1990年01期 |
17 |
张一钧;;变质作用研究的进展[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91年01期 |
18 |
杨子林;;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极低级变质作用会议在西安召开[J];西北地质;1991年01期 |
19 |
吴汉泉;田白;宋述光;苏犁;;多种地球动力学背景条件下甚低级变质作用的一些问题[J];西北地质科学;1992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