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煤层气藏三维全隐式数值模拟
【摘要】:我国煤层普遍存在低渗、低储层压力和低含气饱和度等不利条件,许多研究表明,低渗透多孔介质中的气体运移存在启动压力梯度。为了让数值模拟模型能更加准确地描述致密煤储层中流体的运移特性,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煤层气藏三维、非平衡吸附、拟稳态条件下气、水两相耦合流动数值模拟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和数值求解方法。最后利用沁水盆地某生产井的试井资料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使得煤层的降压效果变差,且延迟了产气高峰的到来。对比该井的开采资料,模拟结果是合理的,模型能正确反映致密煤层气藏中流体的运移特征。
|
|
|
|
1 |
吴月先;亦资孔盆地上二叠统煤层气藏加砂压裂技术探讨[J];钻采工艺;2005年02期 |
2 |
薛成刚,曹文江,钟英,詹国卫,刘埃平;煤层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式的推导及储量计算方法[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0年04期 |
3 |
Michael D.Zuber;Charles M.Boyer;杨兴琴;;煤层气评价技术的最新发展[J];国外测井技术;2002年05期 |
4 |
万建华;;煤层气的赋存规律[J];今日科苑;2007年14期 |
5 |
杨凯;郭肖;;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三维两相黑油数值模拟研究[J];岩性油气藏;2009年03期 |
6 |
袁政文;煤层气藏类型及富集高产因素[J];断块油气田;1997年02期 |
7 |
王红岩;李景明;赵群;;高变质煤层气成藏特征[J];天然气技术;2007年05期 |
8 |
苏泽奎;;影响煤层气赋存条件的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5期 |
9 |
王广涛;杨胜来;周锡生;;大庆外围特低渗透油藏极限井距的一种确定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3期 |
10 |
袁玉英;王永生;李晓霞;贾耀忠;李霞;戢能斌;;鄯善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确定及应用[J];吐哈油气;2008年04期 |
11 |
邓英尔,刘慈群;具有启动压力梯度的油水两相渗流理论与开发指标计算方法[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06期 |
12 |
宋付权;变形介质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分析[J];特种油气藏;2002年04期 |
13 |
王红岩,张建博,李景明,刘洪林;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J];天然气工业;2004年05期 |
14 |
郭秀钦,张德荣,桂宝林,孔令国;老厂矿区煤层及煤层气藏水文地质特征[J];云南地质;2004年04期 |
15 |
何巍;黄全华;邓绍强;孙少亮;伍晓妮;常志强;;低速非达西渗流气井单井控制储量的确定方法[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9期 |
16 |
朱广彦;;河北省大城区煤层气前景展望[J];河北煤炭;2010年02期 |
17 |
张翼;吴小庆;何吉祥;方俊伟;杨芳;;我国煤层气试井研究进展[J];煤;2010年12期 |
18 |
任冬梅,张烈辉,陈军,张明;煤层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地质及开采特征比较[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
19 |
宋付权,刘慈群,胡建国;用压力恢复试井资料求油藏启动压力梯度[J];油气井测试;1999年03期 |
20 |
宋付权,刘慈群;低渗透油藏中多维定常渗流特征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