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实践中发展的最大有效力矩准则

郑亚东  张进江  王涛  
【摘要】: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发表以来,不断得到新的野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验证,正在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支持。岩石的变形行为取决于自身力学性质、构造层次(包括温度、压力、流体压力等因素)和应变速率。浅构造层次中平面菱网状构造和剖面共轭膝褶带,钝角面对缩短方向,受最大有效力矩准则控制,是对慢应变速率的构造响应。证明应变速率对变形行为的控制程度不亚于构造层次。韧、脆性构造的共存意味着构造演化过程为快、慢应变速率的交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郑亚东;莫午零;张文涛;关平;;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新思路[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1期
2 张平;李宁;贺若兰;徐建光;;不同应变速率下非贯通裂隙介质的力学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3 李金富;曹庆平;周尧和;;Cu_60Zr_20Ti_20块体金属玻璃在不同应变速率轧制时的组织变化[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8年04期
4 吴艳青 ,张克实 ,杨永兴;应变速率对粗晶超塑性变形及室温断裂性能的影响[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11期
5 杨成松;何平;程国栋;邴慧;;含盐冻结粉质粘土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1期
6 闫东明;林皋;;双向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的动态压缩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6年09期
7 王智祥;刘金明;刘柏雄;刘斌;;AZ61镁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的实验[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吴小奇;刘德良;李振生;杨强;;滇西主高黎贡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形成时限的初探[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6年02期
9 张晁军;曹建玲;石耀霖;;从震后形变探讨青藏高原下地壳黏滞系数[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8年10期
10 陈林;宋海斌;董崇志;张炯;赵长煜;;二维应变速率正演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6期
11 吴奕初,王明华,常香荣,田中卓,肖纪美,何永枢;高纯铝中不同应变速率拉伸的正电子湮没研究[J];科学通报;1990年12期
12 郑亚东;王涛;王新社;;最大有效力矩准则及相关地质构造[J];地学前缘;2007年04期
13 杨平生,廖小宁,洪春勇;应变速率对低碳钢疲劳断裂机制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年04期
14 张国民,李丽,石耀霖;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从地壳应变场探索强震活动的场源关系[J];中国地震;1999年01期
15 赖德伦;张来凤;付祖强;闵虹;;辉长岩在不同应变速率影响下的声发射特征( :10~(-4)/秒至10~(-8)/秒)[J];四川地震;1986年03期
16 谈志高;;应变速率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1期
17 谈志高;;YL_2及RL_2材料动态应力应变关系的确定[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18 赖德伦,张来凤,付祖强,阎虹;在不同应变速率下三种岩石的b值变化[J];地震研究;1987年03期
19 李秀清,赵友昌;超塑变形锰黄铜的空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3期
20 钟曼英;李志华;;在氢环境中钢的应变速率效应[J];实验力学;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玉友;杨锐;郭正晓;;几种TiAl基合金高温流变性能的比较[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郑士山;;一种计算SHB试验中应力应变关系的新离散模型[A];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唐正友;李龙;李卫;丁桦;;应变速率对低硅含铌TRI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4卷)[C];2005年
4 王辉;刘文艳;叶仲超;;Al对冷轧双相钢高温热塑性的影响研究[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罗迎社;余敏;李倩妹;;TC11钛合金叶片盘热流变成形的数值模拟及其应用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文胜平;宗瑞磊;曾飞;潘峰;;应变率对Ag/Co多层膜硬度的影响及塑性变形不稳定性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林;宋海斌;;大陆岩石圈伸展作用的数值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福林;彭芳乐;李建中;龙冈文夫;;土工合成加筋材料的粘塑特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岩土工程与土工合成材料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孟丽君;梁伟;赵兴国;李秀杰;;应变速率对纯铁位错胞尺寸的影响[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韩宇;;亚微米铜压缩的力学行为[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青;多晶材料高温大变形细观力学行为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2 李尚荣;NiTi记忆合金动态特性实验研究及其在仿生机器鱼上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孙丽莉;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细观破坏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孙星亮;冻结粉质粘土细观变形机理及其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4年
5 刘世奇;有侧向压力的花岗岩动态直接拉伸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7年
6 王春艳;Al_(18)B_4O_(33)w/Mg复合材料热压缩变形行为与微观机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鲁世强;MP159合金的强化机理和热态变形特性[D];西北工业大学;1999年
8 谷长栋;电沉积纳米结构镍及镍钴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D];吉林大学;2007年
9 王非;3Y-TZP/Al_2O_3纳米复相陶瓷的成形性能与微观组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10 韩宝军;奥氏体动态再结晶晶粒超细化及其马氏体相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宁宁;应变速率对挤压变形Mg-Zn-Nd合金拉伸性能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2 刘江平;Mg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3 王继兴;不同应变速率下混凝土单轴受拉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4 姬宜朋;旋转式Kenics型混合器混合性能及流动特性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5 孟丽君;应变速率对强塑性变形晶粒细化的影响[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6 翟文波;电沉积纳米晶铜的制备和力学行为[D];吉林大学;2008年
7 马国玉;碳纤维约束混凝土考虑应变速率影响的单轴受压本构关系试验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10年
8 潘晓霞;FeCrNi合金动态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亨金;Q235低碳钢表面纳米化及离子注入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10 孙伟;近等温锻工艺参数对GH4169合金晶粒度及性能影响规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敏团;十二所用仿真技术解铸锻难题[N];中国船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陈岩;镁合金超塑“吹”出一个新思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3 陈桑 陈箴;GPS与地震监测[N];福建科技报;2003年
4 陈国安 杨王玥 郭守真 孙祖庆;低碳微量铌钢形变强化相变的组织演变[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5 柳莺;曲拐弯锻过程模拟实验获得成功[N];中国船舶报;2005年
6 柯新玮;我国发现提高材料综合强韧性新途径[N];上海科技报;2009年
7 乔桂英 肖福仁 张晓兵 曹雅斌 廖波;铌、碳含量对高铌X80管线钢热变形行为的影响[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