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地质灾害的监测及监测系统

廖椿庭  
【摘要】:概要介绍地质灾害的监测与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思。即: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应具有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功能;将灾害发生前的特征信息通过传感器转化为数字化信息、数字化传输、数据库存储并提供使用。文中还介绍了位移传感器的实验研究和在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监测中的应用情况。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中国地质灾害区域预警方法与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4期
2 攻玉山人;;天灾背后是人祸——地质灾害现象透视[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8期
3 廖大海;赵宇;梁小芳;;治理避让并举 彰显民生情怀——临桂县用心防治地质灾害记事[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8期
4 ;四川省各地严防死守最大限度降低地灾损失[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9期
5 陈国章;黄尚宁;唐之棱;;一场别开生面的地灾演练——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举行危岩地质灾害应急演练[J];南方国土资源;2011年07期
6 ;关于为《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征集照片的启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1年03期
7 ;四川省各市州着力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年08期
8 木易;;排查地质隐患刻不容缓[J];瞭望;2010年33期
9 姚义武;王东;孙建国;;枣庄多管齐下严防地质灾害[J];山东国土资源;2011年06期
10 张富新;韩正蓉;;兴山县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预警工作[J];中国水土保持;2011年09期
11 陈小军;陈卉;;百姓的保护神——记全国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郑鹏标[J];浙江国土资源;2011年08期
12 孟宪彬;介长春;;张大卫副省长到鹤壁、安阳视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J];资源导刊;2011年07期
13 朱兴盛;麻土华;;浙江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回顾与展望[J];浙江国土资源;2011年07期
14 曲华峰;孙志全;邵震;;自动控制技术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12期
15 张成梁;;长白山天池瀑布附近地质灾害[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16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11年11期
17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突发地质大灾的真正教训[J];瞭望;2010年27期
18 武兆芹;任贺一;;浅谈油田采油区常见地质灾害与治理措施[J];农家科技;2011年04期
19 王利国;郭尚其;;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1年07期
20 ;图片新闻[J];资源导刊;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发;石明生;王俊;杜军;田玲;程晓丹;;秦巴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判据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甘肃省崇信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A];2008年度中国地质科技新进展和地质找矿新成果资料汇编[C];2008年
3 居恢扬;;地质灾害研究的基础理论——环境因素控制论[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一)[C];1992年
4 陈列;王东发;潘劲松;张子涵;韦方强;;浙江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模型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5 武萍;;河南省石人山风景区地质灾害防治区划与对策[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高维英;李明;杜继稳;;陕西黄土高原诱发地质灾害降雨临界值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黄辉军;张伟;殷鑫铭;;汶川地震灾区苍溪县震前、震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A];2010四川省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吕录仕;鲍桂宝;牛宝茹;;川藏公路海子山-竹巴笼段地质灾害分布规律遥感分析[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张茂省;;黄土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军伟;杨巧玉;;西峡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建飞;辽宁省地质灾害的潜在性分布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2 孟庆华;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3 张以晨;吉林省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杜军;基于三维影像数据的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5 王涛;汶川地震重灾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6 张雪峰;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薛凯喜;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薛东剑;RS与GIS在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马士伟;岩溶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破坏机理与预警技术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09年
10 刘彦花;基于SDM的梧州市地质灾害成灾机制与风险评估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志勇;暴雨诱发的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D];西南大学;2010年
2 程庆展;福建省地质灾害类型与评价分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成亮;宜万铁路岩溶区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马慧;湖南省怀化市地质灾害区划与防治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王宇;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0年
6 许清涛;和龙市地质灾害分区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晓初;依兰航电枢纽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陈勇;黄陵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9 马宏宇;四川茂县维城乡前、后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赵彬;基于GIS的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付毅飞;地质灾害监测系统成功应用重点地区[N];科技日报;2011年
2 唐新培 刘华英;让百姓远离地灾险境[N];中国航天报;2011年
3 王素琴;防范地质灾害刻不容缓[N];中国气象报;2008年
4 赵广信 刘诗仲;抚顺完成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一期工程[N];中国测绘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米根孝;地质灾害:西部难解之痛?[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刘树林;南华县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N];楚雄日报(汉);2005年
7 本报记者 丁全利;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严志亮;面对120万方滑坡的严峻险情[N];金华日报;2005年
9 记者 魏银燕;全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N];阿坝日报;2010年
10 古力;防治地质灾害需建长效机制[N];中国环境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