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基性岩的同位素特征:源区性质及深部过程

闫峻  安亚军  陈江峰  
【摘要】:胶州大西庄玄武岩的形成时代处于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这给追索深部过程以及岩石圈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其Pb同位素组成较为均一, n(206Pb) n(204Pb)(t)=18.18~18.24,n[(207Pb) n(204Pb)](t)=15.42~15.44,[n(208Pb) n(204Pb)](t)=37.87~37.96,在中国东部所有的中—新生代基性岩中,其同位素特征最接近DMM地幔端元,反映其起源于类似太平洋MORB源区的较为"纯净"的软流圈地幔。结合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基性岩已有的数据对比研究表明,华北中生代同位素富集性质的岩石圈地幔至新生代转置为"新生"的大洋型地幔,岩石圈减薄刚完成时的下伏软流圈物质较为"纯净",随后在新生代时期,软流圈、富集岩石圈地幔以及太平洋俯冲板片析出物质共同表现在新生代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上,反映了岩石圈减薄方式以拆沉为主,拆沉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加古老下地壳和软流圈相互作用,构成新生代玄武岩的岩浆源区。而华南东部从晚中生代至新生代深部过程和华北东部不同,新生代玄武岩的软流圈源区中没有富集岩石圈地幔的参与,仅由北北西至南南东,太平岩俯冲板片析出物质在岩浆源区中的贡献逐渐增加。华南东部岩石圈地幔同样发生了类似华北东部的置换,但置换方式可能以熔体交代导致岩石圈地幔由富集型转变为新生大洋型地幔为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温煜华;王乃昂;朱锡芬;张华安;马宏伟;陈立;;天水及其南北地区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起源[J];地理科学;2011年06期
2 王海静;张金流;刘再华;台永东;;基于水化学和同位素特征的四川黄龙沟泉群分类研究[J];地球学报;2011年03期
3 翟远征;王金生;滕彦国;王小娜;;北京市泉水的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作用[J];地质通报;2011年09期
4 郭春丽;陈毓川;蔺志永;楼法生;曾载淋;;赣南印支期柯树岭花岗岩体SHRIMP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成因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1年04期
5 熊发挥;杨经绥;贾毅;徐向珍;陈松永;李天福;任玉峰;左国朝;;新疆博格达白杨沟的枕状熔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J];中国地质;2011年04期
6 冯光英;刘燊;冯彩霞;贾大成;钟宏;于晓飞;齐有强;王涛;;吉林红旗岭超基性岩体的锆石U-Pb年龄、Sr-Nd-Hf同位素特征及岩石成因[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7 李衍业;王洪泰;宋生春;刘晓康;;柴北缘乌达热乎地区断裂控矿特征及金矿成因探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苏尚国;周珣若;顾德林;;山东沂水郯庐断裂带中段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演化[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9 祖辅平;舒良树;李成;;永安盆地有机碳同位素特征与古环境意义[J];地层学杂志;2011年03期
10 王永;范宏瑞;胡芳芳;蓝廷广;焦鹏;王世平;;鲁西沂南铜井闪长质岩体锆石U-Pb年龄、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1年04期
11 屈丽丽;徐世光;杨秀梅;禚传塬;;怒江跃进桥温泉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0期
12 冯彩霞;毕献武;胡瑞忠;刘燊;武丽艳;唐永永;邹志超;;兰坪盆地白秧坪Cu-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元素共生分异机制及物质来源[J];岩石学报;2011年09期
13 邢光福;杨祝良;薛怀民;赵宇;陶奎元;;浙东白垩纪双峰式火山岩Sr,Nd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J];地质论评;1999年S1期
14 隋振民;陈跃军;;大兴安岭东部花岗岩类锆石饱和温度及其地质意义[J];世界地质;2011年02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福元;葛文春;孙德有;郭春丽;;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动力学)[C];2003年
2 吴福元;徐义刚;高山;郑建平;;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3 文冬光;邱心飞;王德潜;侯光才;王志民;J.V.TURNER;;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同位素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杨红梅;凌文黎;段瑞春;张军波;张永清;高永娟;邱啸飞;白晓;;山东中生代基性-中基性岩浆岩Os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对区域岩石圈减薄机制的约束[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建宁;廉辉民;马汉田;;鄂尔多斯盆地岩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郭永海;刘淑芬;吕川河;;高放废物处置系统地下水同位素特征研究[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7 徐义刚;;华北岩石圈减薄的时空不均一性与太行山重力梯度带的形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永明;黄金水;;地幔热柱对岩石圈热侵蚀的数值模拟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谢成龙;朱光;牛漫兰;王勇生;向必伟;胡召齐;;郯庐断裂带内岩石圈减薄的过程与机制:来自滁县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制约[A];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李廷栋;;中国岩石圈研究现状主要成果和亚洲岩石圈研究展望[A];第五届全国地质制图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全忠;中国东部早白垩世基性岩Pb-Sr-Nd同位素特征:下地壳对其地幔源区的贡献[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杨蔚;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章凤奇;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火山事件与地球动力学[D];浙江大学;2007年
4 关会梅;辽南—万福变质核杂岩及其区域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谢成龙;郯庐断裂带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对岩石圈减薄的指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谭俊;胶东郭城断裂带脉岩岩浆演化过程:对岩石圈演化及金成矿的制约[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7 聂振龙;黑河干流中游盆地地下水循环及更新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8 汤华云;北苏鲁乳山辉长—闪长岩及其基性岩石包体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9 余淳梅;华北克拉通中东部典型地区橄榄岩捕虏体年龄及地幔不均一性[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10 丘志力;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有关锆石巨晶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成因及其与大陆岩石圈壳—幔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彦龙;诺敏—科洛地区地幔橄榄岩Sr-Nd-Hf-Os同位素组成及其与壳幔演化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2 谢文雅;蒙阴盆地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3 俞发康;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区地下水可更新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万玉玉;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建伟;中国现代盐湖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6 曹阳;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北部典型湖淖地区地下水循环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吉衡;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格架[D];吉林大学;2006年
8 俞永飞;岩浆过程计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蒋涛;川东北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储层地球化学特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曦;河北阳原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捕虏体矿物化学特征:华北内部山带岩石圈地幔演化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凡;1.45亿年前地质活动造就东部内生大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江其勤;东部老区二氧化碳气成藏研究展开[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实习记者 徐峙;胶东金矿“扎堆”之谜破解[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4 记者 张丽华;东亚多板块汇聚大地构造新模式[N];中国矿业报;2009年
5 赵凡;大陆碰撞全过程都在为青藏高原造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志强;分散元素不能独立成矿吗?[N];科技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