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洞穴石笋的沉积速率
【摘要】:通过对滇、黔、湘、桂洞穴石笋大型剖面的综合研究,以代表性剖面和典型时(笋)段系统测年和沉积速率研究为例,初步认为,石笋沉积速率大小是气候演变、暖气候、冷气候的识别指标之一,沉积速率为10mm/100a 以上是冰后(间冰)期温暖气候的沉积,趋于10 mm/100a或以下者,是温暖期气候的冷转变,或冷期(阶)的沉积; 1mm/100a左右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沉积,趋于1 mm/100a或以上者是冰期寒冷气候的暖转变或间冰期的沉积;沉积速率极小,往往是冷气候显示,甚至是沉积间断,或是气候和地质、灾害事件的突变点。沉积速率具多变性,引用和识别时应避免以单一速率推算长时(笋)段年序和确定气候或地质事件的年代,不宜跨旋回计速,以避免遗漏沉积间断和气候、地质、灾害事件。石笋沉积间断很普遍,特别是寒冷的冰期气候间断更频繁,观测和测年表明,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占成笋期的28.92%-76.26%,全新世温暖气候的沉积间断时间累计,只占成笋期的13.80%以上。
|
|
|
|
1 |
林玉石;杨琰;张美良;覃嘉铭;舒丽;程海;冉景丞;康志强;;三论洞穴石笋沉积速率——以衙门洞一号石笋为例[J];西北地质;2011年01期 |
2 |
杨勋林;张平中;袁道先;程海;;黄龙洞年轻石笋的~(210)Pb测年研究[J];地质论评;2010年04期 |
3 |
陈耀泰;;珠江口现代沉积速率与沉积环境[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4 |
彭守涛;宋海明;;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速率分析[J];沉积学报;2006年05期 |
5 |
王小林;姚书春;薛滨;;江苏固城湖近代沉积~(210)Pb、~(137)Cs计年及其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动态;2007年04期 |
6 |
刘广山;李冬梅;易勇;刘素美;白洁;张经;;胶州湾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与沉积速率[J];地球学报;2008年06期 |
7 |
岑忞;章岳光;陈卫兰;顾培夫;;沉积速率和氧分压对HfO_2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J];物理学报;2009年10期 |
8 |
刘升发;石学法;刘焱光;朱爱美;杨刚;;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速率[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9年06期 |
9 |
曾令军;冯倩;钟克华;蒋丽钦;黄志高;;Ni在Ni(100)面的薄膜生长的蒙特卡罗模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0 |
卢宝文;徐学科;余祥;范正修;;不同沉积速率下热蒸发银膜的光学性能和结构分析[J];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
11 |
梅良模,陈立信;透明导电In_2O_3/In薄膜[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1984年01期 |
12 |
于振瑞,孙仲林;a-Si:H合金膜的高速制备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87年03期 |
13 |
John Hilton;康梁;;一种解释湖泊和大洋沉积物磁记录的简单模式[J];海洋石油;1988年01期 |
14 |
徐桂荣;海平面变化与水深变化和沉积速率的关系[J];地质科技情报;1992年03期 |
15 |
沈振枢,程果,葛同明;柴达木盆地第四纪磁性地层特征及其意义[J];青海国土经略;1992年02期 |
16 |
于银亭,李培泉,吴润,孟伟,刘玉生,邹兰;昆明滇池沉积速率的测定[J];海洋与湖沼;1996年01期 |
17 |
张祖麟,陈宗团,徐立,洪华生;珠江口外伶仃洋的现代沉积速率及重金属污染[J];海洋通报;1998年03期 |
18 |
章娴君,吕戈,罗玲;羰基金属气相沉积工艺条件及膜结构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9 |
赵焕庭,温孝胜,王丽荣;南沙群岛永暑礁环礁湖的沉积速率与气候变化[J];热带地理;2000年04期 |
20 |
占美琼,张东平,贺洪波,邵建达,范正修;电子束蒸发沉积工艺条件对ZrO_2薄膜性能的影响[J];中国激光;2004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