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地块与喜马拉雅地体间早白垩世以来南北向缩短量的估算
【摘要】:根据古地磁数据,笔者计算了柴达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体早白垩世以来的南北向运移量和其间的南北向距离缩短量,结果表明:①早白垩世后喜马拉雅地体快速向北运移,其运移速率大于柴达木地块同时期的运移速率,早自垩世以来,两者间南北向距离总计缩短了约5522km②印度地块与欧亚大陆自50 Ma碰撞以来,柴达木地块与喜马拉雅地体间南北向上陆壳缩短了约1364 km,这一缩短量支持青藏高原隆升的“挤压、缩短、增厚”模式;③中生代以来柴达木地块的缓慢北移表明了其受特提斯演化的影响。在柴达木地块与其以南喜马拉雅地体向北运移的同时,它们运移速率的明显差异还显示了柴达木地块对其以南块体向北运移的阻挡作用。
|
|
|
|
1 |
姚孝新;裂纹是以什么方式朝前扩展?[J];科学通报;1984年13期 |
2 |
胥怀济,郭金弟;金刚石砧式超高压装置测温系统的标定和压力测量中的杂光干扰问题[J];地震地质;1985年04期 |
3 |
邵济安;京西灰峪向斜应变型式的初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
4 |
郑亚东;平衡剖面、双重构造与造山带缩短量的计算[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4期 |
5 |
邓起东,张维岐,张培震,焦德成,宋方敏,汪一鹏,B.C.伯奇菲尔,P.莫尔纳,L.雷登,陈社发,朱世龙,柴炽章;海原走滑断裂带及其尾端挤压构造[J];地震地质;1989年01期 |
6 |
PaulTappcnnier
,朱湘元;东亚新生代走滑挤压运动的幅度和结果[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9年02期 |
7 |
柳井修一;彭伟欣;;日本海扩张所引起的西南日本弧的变形和水平压曲[J];海洋石油;1989年04期 |
8 |
梁良;钟芝筠;;绍兴—江山断裂带璜山段岩石有限应变测量成果初析[J];地质通报;1991年02期 |
9 |
牟中海;;应用地震资料建立压性盆地平衡剖面[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2年04期 |
10 |
张开均,施央申;安徽巢湖大型平卧褶皱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