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康定—攀枝花地区花岗岩类定位机制与成矿

金明霞  王洁民  高锦曦  
【摘要】:康定—攀枝花地区广泛分布的岩浆花岗岩和混合岩化花岗岩,其物源与古元古代康定群结晶基底的重熔有关,两者具有同源和同时性。由于定位机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矿产。前者经历了异地侵位、分异演化,在接触带形成了锡钨矿床;后者为原地、半原地定位,未经过分异演化,不利于形成工业矿床,仅在接触带发现一些金矿点和矿化。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樊金涛;;陕西宁陕旬阳坝地区花岗岩类成因类型的初步划分[J];陕西地质;1983年02期
2 黎彤,张西繁;华北花岗岩类的大地构造岩石化学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2年04期
3 汪绍年;;广西大容山-十万大山岩带中花岗岩类特征及成因[J];岩石学报;1991年02期
4 周云簾;;标型矿物学研究的基本问题[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2期
5 夏游;;用γ能谱测量法普查钨锡矿床[J];铀矿地质;1983年04期
6 金景福;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含铀花岗岩成岩物质来源与铀成矿作用[J];岩石矿物学杂志;1984年02期
7 黄云玉;;秦巴地区花岗岩类中黑云母的化学成分[J];陕西地质;1987年02期
8 陈伟邦 ,陈岳龙 ,王中刚 ,张静;华北某些太古代花岗岩类副矿物的初步研究[J];地球化学;1988年04期
9 夏宏远;;国际花岗岩地质和成矿关系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J];矿物岩石;1982年04期
10 华刚;论花岗岩类侵入岩的岩石化学回归成分[J];地球化学;1983年02期
11 张玉泉;谢应雯;胡国相;;横断山区花岗岩类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5年02期
12 А.Т.Хитрянов ,雷文高;褶皱区花岗岩类的矿物相[J];地球与环境;1986年05期
13 郑济林;;花岗岩的成因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14 真允庆;日本西部凤翩山地区矿化过渡系列花岗岩类的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质地球化学;1987年01期
15 莫柱孙;;南岭地区花岗岩研究的薄弱环节——纪念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立十周年[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88年03期
16 张能德;;川西白玉—中甸地区花岗岩类的形成时代探讨[J];地质通报;1991年02期
17 曾崇义,肖龙,叶乃青,胡楚雁,刘纯,蔡立幸;广西苍梧岭脚地区花岗岩类地质及其成矿专属性[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18 邢凤呜;皖中下地壳重熔型花岗岩类[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7年03期
19 罗淑兰,吴宗絮,邓晋福,杨瑞瑛;太行-五台山区不同时代花岗岩类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特征对比及陆壳演化[J];岩石学报;1997年02期
20 大海;;利用花岗岩类建造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预测稀有金属矿化[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群;;佳木斯中间地块花岗岩—绿岩组合中花岗质杂岩的成因与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1)[C];1990年
2 何永胜;李曙光;JochenHoefs;黄方;刘盛遨;侯振辉;;如何识别加厚下地壳熔体?[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朱裕生;李纯杰;高秉琼;方宗斌;;江西省花岗岩类造岩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研究(1982)[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4 杨树锋;陈汉林;姜继双;竺国强;;高温高压下华南两类花岗岩的波速特征及构造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曹毅;杜杨松;蔡春麟;秦新龙;李顺庭;向文帅;;安徽庐枞地区中生代A型花岗岩类及其岩石包体:在碰撞后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之彤;赵春荆;;内蒙古中部古生代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其产出的构造环境[A];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6)[C];1987年
7 聂凤军;裴荣富;吴良士;张洪涛;;内蒙古中南部古陆边缘花岗岩类及其演化[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25)[C];1992年
8 李承东;张旗;苗来成;孟宪锋;;冀北中生代高Sr低Y和低Sr低Y型花岗岩:地球化学、成因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岩石圈)[C];2004年
9 王心泉;;秦巴地区花岗岩类的岩石类型与岩石化学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8)[C];1990年
10 喻亨祥;夏斌;刘家远;;东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及有关矿床特征、形成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模式[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宏明;松潘—甘孜褶皱带印支期花岗岩类和火山岩类成因及深部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张青伟;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晚古生代花岗岩类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吉林大学;2011年
3 石玉若;内蒙古苏左旗地区花岗质岩类地球化学及SHRIMP年代学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5年
4 李永峰;豫西熊耳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与钼(金)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李金冬;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庞振山;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李永军;花岗岩类地质信息的采集与集成[D];长安大学;2005年
8 钟长汀;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古元古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年代学与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伍光英;湘东南多金属矿集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10 张洪涛;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地区花岗质岩浆系列及金的成矿作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红艳;黑龙江省伊春—鹤岗地区花岗岩的时代与成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春花;新疆拜城县波孜果尔A型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仵康林;阿拉善地区华力西晚期花岗岩类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D];长安大学;2011年
4 陈孟军;福建省武平县乌山地区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孙丽;西藏尼木曲水一带花岗岩类成因矿物学及找矿潜力[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6 李响;内蒙古郝家营子铅锌多金属矿区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D];中南大学;2011年
7 黄旭;高性能花岗岩沥青混凝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贵华;景观艺术中花岗石的主要特性与科学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赵晶;新疆东天山部分花岗岩含矿性对比分析[D];新疆大学;2006年
10 赵院冬;东宁地区早中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博雅;花岗岩类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有本质差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2 张英;竹产业发展应有不同定位[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3 刘益辉 黄志忠;皖浙赣前震旦纪浅变质岩系划分统一[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4 姚耀 李洪卫;辽宁高品位硼矿勘查取得突破[N];中国化工报;2004年
5 李洪卫;揭开花岗岩下硼矿的面纱[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笑眉;北京旅协饭店分会研讨“设计与经营”[N];中国旅游报;2004年
7 记者 滕艳;刘晓春获极地科学优秀论文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郭献军;技术助“艾美特”快速起飞[N];中国商报;2005年
9 ;No.29 长城软件[N];电脑商报;2004年
10 郝志强;三种眼光看品牌[N];中国石油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