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湖盆火山作用与油气的关系——以惠民凹陷第三系火成岩及其油藏为例

操应长  杨剑萍  
【摘要】:通过对惠民凹陷第三系已发现的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研究,探讨了湖盆中火山作用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笔者认为当火山活动发生在生油岩主要生烃期之前,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是有利因素,将促使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火山岩在形成和埋藏成岩作用过程中,可形成丰富的储集空间,按形成机理可分为原生孔隙、溶解孔隙和收缩缝、构造裂缝等,因此火成岩可以作为油气良好储层;同时,惠民第三系沉积地层在岩浆的侵入和喷发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与火成岩相关的圈闭,如火成岩遮挡、火山锥披覆、侵入岩上拱、侵入岩岩性等类型,目前已发现了多个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总之,惠民凹陷第三系火山作用对油气的生成、油气成藏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岗;《火成岩储层地震研究》具有很强的独创性和实用性[J];石油学报;2000年02期
2 谢向阳,罗毓辉;歧南断阶带断裂体系与油气分布[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李慧莉,邱楠生,金之钧,吕修祥;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J];沉积学报;2003年04期
4 朱毅秀,林畅松,吕修祥,解启来;塔里木塔中地区二叠纪岩浆岩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意义初探[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4年02期
5 汤济广;梅廉夫;沈传波;;六盘山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J];南方油气;2004年02期
6 陈淦,王小岚;准噶尔盆地产生的油气成藏控制论[J];石油科技论坛;2005年02期
7 邱荣华,林社卿,涂阳发;泌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02期
8 熊伟;;车镇凹陷大王北地区调节构造分析[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5年06期
9 尹微;樊太亮;曾清波;;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输导体系类型及油气成藏[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4期
10 吕修祥;周新源;李建交;王清华;杨宁;;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点[J];地质学报;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梅;;流体包裹体在澳大利亚Bonaparte盆地WA406区块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罗群;姜振学;;地震成藏耦合分析法——一种高效快捷的油气成藏过程分析法[A];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国勇;金之钧;张刘平;;深部流体活动对的油气成藏的影响初探[A];第六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和中国地质学会二零零五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魏刚;邓津辉;;渤海湾盆地辽东湾探区油气勘探新进展[A];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一伟;金之钧;曾溅辉;;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现状与思路[A];油气成藏机理及油气资源评价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龚再升;蔡东升;;渤海海域郯庐断裂与油气成藏[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7 范柏江;刘成林;张健;杨荣超;;构造运动对南堡滩海油气成藏的影响[A];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应斌;;黄河口凹陷浅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9 汤济广;梅廉夫;李祺;;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特征[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杨智;何生;武恒志;孟闲龙;;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层分布研究及其与油气成藏关系[A];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锡进;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建模及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2 刘东鹰;江苏下扬子区海相中、古生界石油天然气成藏机制、成藏过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3 刘春平;松潘—阿坝盆地构造演化与石油地质基本条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4 牛嘉玉;渤海湾盆地深部层系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3年
5 王金铎;济阳坳陷古潜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康南昌;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盐岩相关构造及油气成藏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张明安;埕东—飞雁滩地区层序地层与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李斌;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和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9 吕希学;济阳坳陷第三系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马锋;塔里木盆地塔中Ⅱ号构造带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刚;永新地区断裂系统与成藏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梁刚;永新地区断裂系统与成藏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3 李继宏;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马家滩地区油气成藏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4 张洪明;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油气成藏规律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5 赵寒森;柴北缘冷湖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晶晶;储层流体分析技术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0年
7 钱利;塔中地区卡1区块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林琳;塔里木盆地草湖地区油气成藏基本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孟庆芬;西斜坡区萨尔图油层油气成藏机制及模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10 张建锋;断裂与油气藏形成关系的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油地质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翟光明;破解全球油气成藏密码[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江其勤 王国建;壳幔流体对油气成藏影响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9年
3 江其勤 王国建;壳幔流体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项目启动[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记者 王巧然;研究油气成藏又一国家973项目破题[N];中国石油报;2006年
5 通讯员 孙兴文;国家高科技项目油气成藏研究获硕果[N];中国石油报;2003年
6 海凤 记者 赵凤华;973项目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取得新成果[N];科技日报;2010年
7 陈辉;黑龙江省优秀导师和他的科技攻关团队[N];科技日报;2007年
8 江其勤 黄泽光 程喆 郭战峰;“四世同堂”齐亮相 古今南北共徜徉[N];中国石化报;2010年
9 记者 陶世安;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获新成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陈冰;大庆油气成藏分析测试技术研究成果显著[N];中国石油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