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三纪火山岩年代地层及构造环境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第三纪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火山事件地层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建立了15个火山事件地层序列。依据区域性地层角度不整合及构造岩浆活动的性质,划分出三个构造发展阶段。对比吉林省及邻区与日本列岛各阶段主要地质事件的特征,获得了第三纪的火山活动构造环境新认识:第一阶段(62~34Ma)总体上为挤压造山环境,由初期的弧后拉张转为后期的挤压,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斜冲地球动力学机制有关。第二阶段(34~5.2Ma)为拉张环境,受日本海盆的打开和演化直接控制。第三阶段(5.2~1.64Ma)为挤压抬升环境,对应着菲律宾海板块向日本岛弧下的俯冲。
|
|
|
|
1 |
余吉远;李向民;马中平;王国强;武鹏;;北祁连构造带冷龙岭地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4期 |
2 |
武法东,李思田,陆永潮,李培廉,周平,赵金海;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J];地质科学;1998年02期 |
3 |
张一勇,李建国;第三纪年代地层研究和中国第三纪年代地层表[J];地层学杂志;2000年02期 |
4 |
陈旭;推动全球奥陶纪年代地层标准的建立——第六届国际奥陶系大会纪要[J];地层学杂志;1991年04期 |
5 |
田永清,苗培森;中国古元古代年代地层再划分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现代地质;1999年02期 |
6 |
石和,黄思静,赵鹏肖;贵州惠水石炭纪锶同位素曲线及年代地层对比[J];中国地质;2003年02期 |
7 |
彭善池;;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新划分[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年04期 |
8 |
覃兆松,曹祖华;“岩组—层序”填图方法探讨与实践[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年01期 |
9 |
彭守涛;宋海明;;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速率分析[J];沉积学报;2006年05期 |
10 |
梅仕龙,史晓颖;层序地层研究产生的地层学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兼论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J];地层学杂志;1999年03期 |
11 |
杨晓平;马永强;郝永鸿;王洪杰;李仰春;;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群穆棱组年代地层划分[J];地质与资源;2005年03期 |
12 |
顾明光;;钱塘江北岸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J];中国地质;2009年02期 |
13 |
胡艳华;刘健;周明忠;汪方跃;丁兴;凌明星;孙卫东;;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评述[J];地球化学;2009年04期 |
14 |
K.H.Poulsen;裴效渤;;中Fort Frances矿区脉型金矿化的构造环境:在Wabigoon地区的应用[J];世界地质;1985年Z1期 |
15 |
赵勇;福建龙海地区玄武岩及其构造环境[J];台湾海峡;1989年01期 |
16 |
张德全;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3年01期 |
17 |
汪啸风,李华芹,陈孝红;关于中国上震旦统岩石、层序和年代地层的划分问题[J];现代地质;1999年02期 |
18 |
李建红,卫三元,梁良,冯明月;贵东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识别[J];铀矿地质;2004年06期 |
19 |
李再会,邓江红,肖渊甫,高媛;攀西地区钾质煌斑岩岩石地球化学及源区构造环境分析[J];地质找矿论丛;2005年02期 |
20 |
唐烽,尹崇玉,王自强,陈孟莪,高林志;华北地台东缘新元古代地层对比和宏体化石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J];地质通报;2005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