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吉林省第三纪火山岩年代地层及构造环境

彭玉鲸  殷长建  
【摘要】:本文对吉林省第三纪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火山事件地层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建立了15个火山事件地层序列。依据区域性地层角度不整合及构造岩浆活动的性质,划分出三个构造发展阶段。对比吉林省及邻区与日本列岛各阶段主要地质事件的特征,获得了第三纪的火山活动构造环境新认识:第一阶段(62~34Ma)总体上为挤压造山环境,由初期的弧后拉张转为后期的挤压,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和斜冲地球动力学机制有关。第二阶段(34~5.2Ma)为拉张环境,受日本海盆的打开和演化直接控制。第三阶段(5.2~1.64Ma)为挤压抬升环境,对应着菲律宾海板块向日本岛弧下的俯冲。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余吉远;李向民;马中平;王国强;武鹏;;北祁连构造带冷龙岭地区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4期
2 武法东,李思田,陆永潮,李培廉,周平,赵金海;东海陆架盆地第三纪海平面变化[J];地质科学;1998年02期
3 张一勇,李建国;第三纪年代地层研究和中国第三纪年代地层表[J];地层学杂志;2000年02期
4 陈旭;推动全球奥陶纪年代地层标准的建立——第六届国际奥陶系大会纪要[J];地层学杂志;1991年04期
5 田永清,苗培森;中国古元古代年代地层再划分的若干问题与建议[J];现代地质;1999年02期
6 石和,黄思静,赵鹏肖;贵州惠水石炭纪锶同位素曲线及年代地层对比[J];中国地质;2003年02期
7 彭善池;;全球寒武系年代地层新划分[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年04期
8 覃兆松,曹祖华;“岩组—层序”填图方法探讨与实践[J];火山地质与矿产;2001年01期
9 彭守涛;宋海明;;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速率分析[J];沉积学报;2006年05期
10 梅仕龙,史晓颖;层序地层研究产生的地层学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兼论建立新一代年代地层表[J];地层学杂志;1999年03期
11 杨晓平;马永强;郝永鸿;王洪杰;李仰春;;黑龙江省东部鸡西群穆棱组年代地层划分[J];地质与资源;2005年03期
12 顾明光;;钱塘江北岸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J];中国地质;2009年02期
13 胡艳华;刘健;周明忠;汪方跃;丁兴;凌明星;孙卫东;;奥陶纪和志留纪钾质斑脱岩研究评述[J];地球化学;2009年04期
14 K.H.Poulsen;裴效渤;;中Fort Frances矿区脉型金矿化的构造环境:在Wabigoon地区的应用[J];世界地质;1985年Z1期
15 赵勇;福建龙海地区玄武岩及其构造环境[J];台湾海峡;1989年01期
16 张德全;大兴安岭南段不同构造环境中的两类花岗岩[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3年01期
17 汪啸风,李华芹,陈孝红;关于中国上震旦统岩石、层序和年代地层的划分问题[J];现代地质;1999年02期
18 李建红,卫三元,梁良,冯明月;贵东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识别[J];铀矿地质;2004年06期
19 李再会,邓江红,肖渊甫,高媛;攀西地区钾质煌斑岩岩石地球化学及源区构造环境分析[J];地质找矿论丛;2005年02期
20 唐烽,尹崇玉,王自强,陈孟莪,高林志;华北地台东缘新元古代地层对比和宏体化石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J];地质通报;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育新;白云来;陈发虎;;北山地区辉长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信息[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2 王双绪;张希;张晓亮;张四新;薛富平;;不同构造环境下强地震中长期地壳运动变形背景的差异性[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范育新;白云来;陈发虎;;北山地区辉长岩类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信息[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毛桐恩;;板内地震孕育的深部电性构造环境与其动力学过程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40周年所庆论文集[C];1990年
5 夏斌;陈根文;王兴谋;;西藏日喀则蛇绿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大竹卡蛇绿岩研究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王治华;郭晓东;葛良胜;王梁;徐涛;;云南省大坪金矿区二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希斌;鲍佩声;;试论中国蛇绿岩成因类型及其成矿专属性[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8 李建红;梁良;;桃山-诸广山-贵东花岗岩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及其铀成矿[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方爱民;李继亮;刘小汉;侯泉林;Lee Ik Jong;肖文交;俞良军;周辉;;新疆西昆仑库地混杂带中基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10 滕吉文;;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贸和构造环境的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成;中国克山病的构造环境机理研究——以陕西病区为例[D];西北大学;2001年
2 夏玉成;构造环境对煤矿区采动损害的控制机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3年
3 李金冬;湘东南地区中生代构造—岩浆—成矿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4 庞振山;河南省西部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地质特征及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张祥信;闽中地区新元古代马面山群的形成及构造变形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杨小强;泥河湾盆地层序地层学与磁性地层学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0年
7 陈时军;不同构造环境的地震活动丛集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年
8 王永磊;湘南钨锡多金属矿集区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年
9 王锋;贺兰山中段中生代构造环境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10 耿全如;西藏冈底斯晚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辉;柴达木盆地北缘滩间山群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学军;昌宁—孟连缝合带火山岩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D];西北大学;2010年
3 杨永胜;内蒙古苏左旗北达布锡勒图岩体成因及其产出构造环境[D];兰州大学;2011年
4 刘银;当江—多彩俯冲型蛇绿岩及其岩浆弧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杨宝美;西乌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崔庆岗;三塘湖盆地石炭纪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武峥;昆明盆地第四纪岩石地层与年代地层划分与对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黄建国;西藏朗县地区郎杰学群岩石学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9 卡哈尔·尼牙孜;东天山晚古生代构造环境及其成矿特征[D];新疆大学;2010年
10 刘静;新疆特克斯达坂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其构造环境[D];长安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和江;五龙河区域是第三纪植物的“避难所”[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刘蕊;巢湖有望成为地质“金钉子”[N];中国矿业报;2004年
3 高平;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布设顺利[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记者 冯君 通讯员 曹云昌 符长静;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开建[N];中国气象报;2008年
5 蔡玉高 陈瑶;化石数据证明珠峰“矮”了1.2万米[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蔡玉高陈瑶;珠峰应高2万米,是啥力量削去许多[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覃世本;美丽的清江石[N];中国矿业报;2004年
8 特约记者 陈文光;“金钉子”楔在湖南花垣[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新华;云南永德县发现茶树始祖中华木兰[N];中华建筑报;2006年
10 曲直;塔里木盆地是从南半球漂移来的[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