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黄土古地磁学研究新进展
【摘要】:
<正> 我国黄土磁性地层学的研究,自1974年开始已有十年历史。在这期间,广大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地学工作者,先后对二十几个黄土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特别是1982年以后,随着我国与国际间古地磁学研究交流的增多,以及经验的积累,在古地磁研究中进行了一系列革新。首先,重视了采集样品的密度和质量。从以前采样间隔10—5米发展到采样间隔1—0.2米。其次,对样品退磁处理由交变退磁发展到热退磁,并且发现热退磁效果显然较交变退磁优越。使用的仪器也逐渐现代化,由无定向磁力仪发展到旋转磁力仪,进而又发展到超导磁力仪。
|
|
|
|
1 |
刘玉兰
,文启忠
,陈庆沐;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的F/Cl比值——反映古气候的一种地球化学标志[J];地球化学;1981年04期 |
2 |
王俊达
,李华梅;陇西黄土剖面的古地磁研究[J];地球化学;1982年01期 |
3 |
徐道一,卢演俦;黄土剖面中CaCO_3沉积旋迴与地球轨道要素变化周期[J];科学通报;1982年06期 |
4 |
李玉山;黄土区土壤水分循环特征及其对陆地水分循环的影响[J];生态学报;1983年02期 |
5 |
向明菊,孙福庆,文启忠;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的氨基酸研究[J];沉积学报;1984年02期 |
6 |
文启忠,余素华,孙福庆,王玉琦,陈冰如,屠树德,孙景信;陕西洛川黄土剖面中的稀土元素[J];地球化学;1984年02期 |
7 |
汪夕彬,田均良,戚天庆,刘普灵,宋才炽,李雅琦;陕西扶风新集黄土剖面中的稀土元素[J];核技术;1984年03期 |
8 |
阎永定;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的地层意义及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单位”命名初议[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5年02期 |
9 |
岳乐平;;我国黄土古地磁学研究新进展[J];地质论评;1985年05期 |
10 |
白凤龙,朱文中;兰州西津村黄土剖面及磁性年代的确定[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