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断裂构造分析
【摘要】:北黄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含油气盆地,断裂构造极其发育并对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最新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系统研究了该区的断裂构造类型、特征及其成因演化。断裂构造类型按运动学特征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扭动断层和反转断层;按断层级别与规模可分为一级控盆断层、二级控凹断层、三级控带断层、四级控圈断层和五级层内或层间小断层。研究区主要发育了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4组断层,平面组合样式有平行式、斜交式、雁列式、斜列式等;断裂剖面形态有犁式、座椅式、坡坪式、平直式等,剖面组合样式包括伸展性质的地堑、地垒、"Y"字形、反"Y"字形、复合"Y"字形、同向断阶、反向断阶、"入"字形、羽状、帚状、树枝状、梳状和扭动性质的似花状、半花状以及挤压性质的叠瓦状。中-新生代断裂活动主要有6个地质时期:1中侏罗世-晚侏罗世伸展活动;2侏罗纪末期挤压反转;3早白垩世弱伸展活动;4始新世-早渐新世伸展活动;5晚渐新世伸展活动;6新近纪弱伸展活动。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多期伸展-反转挤压(隆升)构造旋回,上述断裂分期差异活动是周边板块运动和深部地质作用双重控制的结果。
|
|
|
|
1 |
王后金;梁世荣;陈强;;北黄海盆地褶皱分布与成因类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6期 |
2 |
龚建明;曹志敏;陈建文;卢振权;梁杰;蔡峰;吴必豪;闫桂京;;北黄海西部海底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2期 |
3 |
张辉;石晓勇;张传松;王丽莎;;北黄海营养盐结构及限制作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4 |
吕翠兰;鲍献文;吴德星;陈学恩;于华明;;渤海和北黄海冬季盐度变化的年代际及年际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5 |
王婧婧;;冬季北黄海表层海水碳通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北方环境;2011年10期 |
6 |
陈希祥;苏北黄海古岸漂木的发现[J];海洋科学;1985年02期 |
7 |
董方,刘素美,张经;北黄海与渤海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J];海洋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
8 |
田振兴,张训华,薛荣俊;北黄海盆地区域地质特征[J];海洋地质动态;2004年02期 |
9 |
史华明;王丽莎;石晓勇;;北黄海溶解无机氮组成、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10 |
李文勇;王后金;白志琳;王嘹亮;陈玲;黄家坚;;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研究新进展[J];南海地质研究;2005年00期 |
11 |
杨晶;张桂玲;郑立晓;张峰;;北黄海溶解氧化亚氮的分布与通量的季节变化[J];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
12 |
李淑嫒,张风林,苗丰民,周义华;北黄海大鹿岛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1995年03期 |
13 |
赵倩;臧路;张传松;石晓勇;;北黄海西部海区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海洋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
14 |
魏成凯,李光天,符文侠,贾锡钧,齐克让,何宝林;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发育的初步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4年03期 |
15 |
张苗苗;陆小兰;杨桂朋;;夏季北黄海和渤海海水中几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和通量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
16 |
王桂芝,高抒,李凤业;北黄海西部的全新世泥质沉积[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4期 |
17 |
鲍献文;李娜;姚志刚;吴德星;;北黄海温盐分布季节变化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8 |
杨艳秋,戴春山,刘万洙;北黄海盆地基底结构特征[J];海洋地质动态;2003年05期 |
19 |
侯俊妮;张传松;石晓勇;;北黄海石油烃含量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J];渔业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
20 |
王仁磊;高会旺;顾明;薛宇欢;;北黄海秋季海表面热量通量与能量收支的观测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