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频谱激发极化(ВЛ)法

潘玉玲  
【摘要】: <正>本文讨论了近几年提出的、1979年在日本开始采用的频谱激发极化法或多频激发极化法(或复电阻率法)的特点.该方法的基本优点是能减弱使野外资料解释复杂化的感应效应的影响.文中描述了工作方法和测量装置的框图.与传统的激发极化法一样,在此也利用了偶极装置.电流借助于转换装置通过事先布置好的9个电极中的2个(图1)供入地下.接收线路由三个电极组成,并且其中的中间电极是相对P_1和P_2的基准电极.为了加强抗干扰能力(提高信噪比),在仪器中有微型计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大华;磁暴短周期感应场和佘山地区地幔电导率[J];地球物理学报;1980年04期
2 范长鑫;;交流超导量子干涉器的电抗效应[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3期
3 C.W.霍曼;魏文伯;;三维激发极化及电磁模拟[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81年02期
4 K.L.桑格 ,L.J休赫斯 ,N.R.卡尔桑 ,王继伦;应用激发极化、视电阻率和电磁感应法探测石油和天然气[J];石油物探;1983年01期
5 卫飒英;;磁导航——引人注意的可能性[J];大自然探索;1983年01期
6 ;《长曲线激发极化仪研制》已鉴定通过[J];陕西地质;1983年02期
7 潘玉玲;频谱激发极化(ВЛ)法[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2期
8 李建勋;激发极化和化探方法寻找锡多金属矿的效果[J];物探与化探;1984年04期
9 葛为中,顾际富,夏琛珍,陈福萍;计算电阻率和激发极化测深的BASIC程序[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10 马丽娟;铀矿床上的激发极化特性[J];桂林工学院学报;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百尧;村上裕;徐世浙;;电阻率/激发极化数据的二维反演[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王庆乙;蒋彬;黄利贤;朱添宝;;偏置频谱激发极化法[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3 吕新友;傅良魁;;激发极化非线性谱特征及判别异常源性质的实验研究[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曾森甫;许建仁;;电子导体极化的暂态特性与差异激电法[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5 严良俊;胡文宝;;瞬变电磁测深资料的处理方法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6 郑秀芬;;激发极化电场差分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冯锐;郭鸿;刘昌铨;孙次昌;郝锦绮;;电磁波层析图像一致性的研究及对地下水的探测[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李金铭;程学栋;高杰;;激电找水应用基础研究[A];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89年
9 周安昌;杨冠晟;王朝举;毛松明;;激电法找油在大港油井的应用[A];勘探地球物理北京(89)国际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89年
10 童茂松;王伟男;范清华;杜国同;;岩石激发极化驰豫时间谱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展翔;圈定油气藏边界的井地电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绘;核物质中的介电函数性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武从端 贾超时;84位博士后成果150项效益数亿元[N];黑龙江日报;2006年
2 黄崇轲 孙文珂;地质调查——矿床不同,技术方法应有别[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郭韶华 耿文明;福建局一九六队引进V8系统[N];中煤地质报;2007年
4 苏轩 赵群 贡文辉 罗霞 尚涛 彭怀东;经济发展势头强劲[N];中煤地质报;2007年
5 陈金凤 吴生炜;开拓创新谋发展 富民强队大跨越[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