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一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滑模变结构观测器的研究

何静  邱静  张昌凡  
【摘要】:由于工程实际中大部分工业对象均为非线性系统,滑模观测器应用研究的重点已从线性系统转至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针对一类非线性满足Lipschitz条件,而不确定部分为有界函数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滑模变结构观测器设计方案,将基于线性系统提出的Walcott-Zak观测器用于抑制非线性对系统的影响,而滑模变结构使得观测器对系统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对所设计观测器的稳定性进行了证明,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沈艳军;刘万海;张勇;;一类非线性系统全局有限时间观测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05期
2 徐明跃;胡广大;;一类非线性系统降维观测器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曲铁军;马克茂;田自耘;;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5年05期
4 刘万海;沈艳军;王康;江清华;;单输入单输出非线性系统全局有限时间观测器设计[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牛林;叶燎原;;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观测器设计[J];计算机仿真;2010年01期
6 董亚丽;;一类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的新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7 金涛涛;李平康;;AGC系统中的非线性观测器设计[J];控制工程;2007年S1期
8 陶洛文;方崇智;;基于优化方法的非线性观测器设计[J];自动化学报;1988年01期
9 刘春生,胡寿松;最小相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11期
10 贾秀芹;刘允刚;;一类更一般Lipschitz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2期
11 何静;邱静;张昌凡;;一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滑模变结构观测器的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年04期
12 张建新;王锡波;徐美玲;唐歆;;基于滑模变结构观测器的故障诊断研究综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5期
13 马克茂,马萍;Lipschitz非线性系统观测器设计新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4期
14 刘春生,胡寿松;一类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5 陈彭年;秦化淑;张洁;;非参数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观测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0年02期
16 杨贤辉,张玉民,吴凌尧,郭雷;一类基于干扰观测的非线性离散系统控制方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17 徐明跃;胡广大;;基于拟单边Lipschitz条件的一类非线性系统降维观测器设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18 徐巍,胡品慧;非线性系统大范围渐近稳定状态观测器设计[J];控制工程;2004年06期
19 卢俊国,汪小帆,王执铨;离散时间非线性系统的一种新型状态观测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20 贾秀芹;刘允刚;;非线性系统的H_∞部分状态观测器设计[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云冰;费树岷;;SISO非线性系统的状态观测器设计与综合[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顾海军;张天平;张惠艳;;基于观测器的不确定非线性系统自适应模糊控制[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金辉宇;季海波;奚宏生;;非线性系统的采样观测器设计[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陈彭年;秦化淑;张洁;;非参数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观测器设计[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八分册)[控制理论与应用(专刊)][C];2009年
5 杨贤辉;张玉民;吴凌尧;郭雷;;一类基于干扰观测的非线性离散系统控制方法[A];2005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三)[C];2005年
6 魏晨;陈宗基;;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与诊断[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二)[C];2000年
7 陈茂银;周东华;;一类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故障诊断[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杨迎娟;董亚丽;范姣姣;;基于标准型的一类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祝晓辉;李颖晖;;一般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状态解耦[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川;胡维礼;陈庆伟;吴晓蓓;;基于DRNN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故障检测方法[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基于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鲁棒故障检测与重构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康强;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刘晓华;非线性系统模糊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4 赵峻;基于学习方法的非线性系统主动容错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苏亚坤;基于T-S模糊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与滤波设计[D];青岛大学;2010年
6 刘鹏;非线性时滞系统最优控制器的近似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7 刘继兵;开放量子体系中几何相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罗秋滨;一类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中的建模问题[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张果;基于T-S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控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涛;非线性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峰;具有Lipschitz约束条件的系统观测器的设计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黄宜山;基于观测器的故障诊断方法及应用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
3 黄刚;交流电机控制系统滑模变结构技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4 苗秀凤;基于观测器的非线性系统故障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权;非线性微分—代数子系统的状态观测器设计[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郎米兰;一类非线性Lipschitz观测器设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波;基于观测器方法的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8 罗忠宝;非线性自适应逆控制在无人机自驾仪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金栋;非线性预测控制的鲁棒性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
10 仲兆准;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无源化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杰吴胜 董斌;莫要泛化“非线性”[N];中国国防报;2007年
2 孟庆刚 王连心;中医药研究别忘了非线性[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黄尊文;军事思维模式的线性与非线性[N];解放军报;2006年
4 记者 杨晓 实习生 王荍;创建量子力学新论[N];四川日报;2005年
5 徐继鸿;“混沌”的魅力[N];新疆日报(汉);2000年
6 记者 芦伟/北京;非线性制播系统之解决方案[N];电子资讯时报;2003年
7 杨保国 本报记者 吴长锋;“能得人和事不难”[N];科技日报;2010年
8 本版编辑 覃光华 方华 本刊记者 庞亚斌;面向对象技术:让洪水预报更及时[N];中国水利报;2006年
9 张晔 王燕宁;陶醉于非线性之美[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蕾;干科学事业 绘精彩人生[N];光明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