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县大院乡董家危岩体的成因机制与破坏模式
【摘要】:从斜坡地貌演化、地质结构和变形特征研究董家危岩体的成因机制及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其危岩体是下部基座蠕变和上部灰岩倾倒拉裂所致,以倾倒式破坏为主,也可发生滑移式和坠落式破坏。
|
|
|
|
1 |
李世凯;彭社琴;赵其华;李德华;;四川省汶川县城区某斜坡危岩体破坏模式及治理[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年04期 |
2 |
刘传正,张明霞;链子崖T_(11)—T_(12)缝段危岩体开裂变形机制[J];地学前缘;1996年02期 |
3 |
宋飞;;桂林市独秀峰危岩稳定性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
4 |
于超;韩岭;李浩;马煜;;玉井小学危岩体稳定性分析[J];四川建筑;2011年02期 |
5 |
哈秋舲,张永兴;链子崖危岩体稳定性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03期 |
6 |
刘传正,施韬,张明霞;链子崖危岩体T_8──T_(12)缝段开裂变形机制的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1995年02期 |
7 |
伍岳,王泽民,徐绍铨;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在链子崖危岩体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05期 |
8 |
康宏达,张颖;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三维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4期 |
9 |
李成庆;高武振;顾展飞;殷征;;浅谈桂林某区危岩的形成条件与防治措施[J];科技信息;2011年09期 |
10 |
魏金石,朱汝烈;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及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03期 |
11 |
丁勇,丁窘辋;链子崖危岩体形变演化分析软件包及趋势分析[J];测绘信息与工程;1997年02期 |
12 |
郭希哲,黄学斌,徐开祥,程温鸣,李辉武,陶文华;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9年04期 |
13 |
谭海华;;浅析兴业县危岩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9期 |
14 |
殷跃平,康宏达,张颖,费宇明;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锚固工程方案[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S1期 |
15 |
刘斌;;恩施清管站危岩稳定性及其影响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S2期 |
16 |
李沧海;邓辉;张敏;郭涵宇;;渝利铁路青石岩段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0年01期 |
17 |
张青宇;沈军辉;陈明东;刘海;;麻柳沟危岩体的形成机制与稳定性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年01期 |
18 |
徐卫亚,孙广忠,丁恩保,吴玉庚;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工程地质岩组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2年01期 |
19 |
朱永清;王钦权;;索风营水电站Dr2号危岩体破坏模式分析[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
20 |
刘旭军;秦瑞萍;张国红;;拍盘隧道进口危岩体稳定性分析[J];华北国土资源;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