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葛培基;鲜水河断裂带在虾拉沱附近的现今活动特征[J];地震地质;1989年03期 |
2 |
品弋培;虾拉沱准直测量与断层活动[J];四川地震;1997年03期 |
3 |
吕弋培,廖华,苏琴;形变测量预报方法及效能评价[J];四川地震;1999年Z1期 |
4 |
;1923年炉霍7.3级地震[J];四川地震;1988年04期 |
5 |
唐荣昌,钱洪,张文甫,张成贵,曹杨国,刘盛利;道孚6.9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与发震构造条件分析[J];地震地质;1984年02期 |
6 |
陈绍绪,张跃刚,乔子云,丁瑞同,吴晓岚;应用大地水准测量资料研究北京地区现今断层活动[J];山西地震;2003年02期 |
7 |
钟杰;叶雁;钱伟新;罗振雄;翁继东;;脉冲激光数字全息技术测量微形变[J];高能量密度物理;2008年01期 |
8 |
谢富仁,祝景忠,舒赛兵;鲜水河断裂带区域第四纪构造应力场的分期研究[J];地震地质;1995年01期 |
9 |
葛培基;形变测量和道孚地震[J];地震学报;1983年02期 |
10 |
吕弋培;;道孚6.9级地震形变特征分析[J];四川地震;1989年04期 |
11 |
张兴飞;跨断层形变测量动态数据模型的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1992年02期 |
12 |
杨主恩,郭芳,李铁明,吕弋培;鲜水河断裂西北段的断层泥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J];地震地质;1999年01期 |
13 |
刘大杰,胡丛玮;应用GPS监测城市地表形变的初步分析[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9年01期 |
14 |
路杰;付辉清;欧同庚;郑勇;;一种新型数字水准仪室内检定装置[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年S1期 |
15 |
刘瑞春;季灵运;王秀文;宁亚灵;;利用两轨法D-InSAR技术获取玛尼地震形变[J];山西地震;2008年03期 |
16 |
周雄;监测网设计的逆特征值法[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年01期 |
17 |
高忠宁,焦青,龚复华;大灰厂断层形变测量结果的地质解译[J];地震;2004年03期 |
18 |
卢良玉,葛彦增;断层形变近场信息开发利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5年02期 |
19 |
李亚平;晏明星;;基于D-InSAR方法监测羊八井—当雄区域活动断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34期 |
20 |
唐汉军,史兰斌,胥怀济,应绍奋,李祖信,刘行松;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一次强烈古地震的发现[J];地震研究;1995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