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工作范围Boost电路的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由于Boost变换器自身非线性以及非最小相位的结构特点,传统PI控制器能够保证Boost变换器在所设计的额定工作点附近稳定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当Boost变换器的工作状态与额定点发生较大偏差时,其稳定性就无法保证。因此针对Boost变换器在偏离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稳定性以及动态性能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与PI控制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内环为采用电感电流为反馈量的滑模控制器,外环采用以输出电容电压为反馈量的PI控制器,并在滑模控制器中引入指数趋近律改善性能,提高了Boost变换器在宽范围工作下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基于Boost变换器模型,针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控制器参数设计,最后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
|
|
|
1 |
吴磊,戴飞;智能变结构控制方法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华中电力;2003年01期 |
2 |
李竟成,曹秉刚,杨仲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的变结构控制[J];机床与液压;2001年06期 |
3 |
邓国璋;;基于新型变结构控制策略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研究[J];电气自动化;2010年06期 |
4 |
胡佑群;罗成;张东辉;王强;;基于变结构控制的风力发电变浆距系统[J];船电技术;2012年05期 |
5 |
罗春雷,孙洪波,徐国禹;结合主导特征值法的变结构控制及其应用[J];电网技术;1998年01期 |
6 |
刘瑞叶,于浩,陈学允;模糊变结构控制理论在发电机综合控制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1998年10期 |
7 |
王鲁彬,侯博渊;发电机励磁变结构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5年04期 |
8 |
荆朝阳,韩祯祥;电力系统变结构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0年05期 |
9 |
王志刚;彭达州;胥布工;;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数字化软开关电源[J];通信电源技术;2008年02期 |
10 |
童建中,韩祯祥;多机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变结构控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89年06期 |
11 |
周光华;钟福全;赵家璧;;机器人腕关节伺服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电气传动;1989年04期 |
12 |
陈德福,高国琴;变频调速系统的滑模变结构控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
13 |
于占勋,陈学允;非线性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7年07期 |
14 |
朱新志;变结构控制理论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山东电力技术;1999年05期 |
15 |
郜宪林;;互联系统分散变结构控制原理及其在互联电力系统频率控制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1988年03期 |
16 |
阎俏,孙莹,李可军;变结构控制理论中抖振问题的研究[J];继电器;2001年05期 |
17 |
高菲;潘松峰;王晓磊;王磊;;永磁同步电动机的完全滑模变结构控制[J];微特电机;2008年03期 |
18 |
于占勋,陈德树,尹项根;可控串联补偿装置的智能变结构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8年06期 |
19 |
刘向群,王鹰;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位置伺服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微特电机;1998年01期 |
20 |
孙海军;郭庆鼎;李润霞;原传煜;;基于ANFIS的交流永磁直线伺服系统智能滑模变结构控制[J];矿山机械;200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