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叠堆联接方式及低频发电特点的研究
【摘要】:压电发电是一种新型的振动能量收集技术。论文推导并给出了压电叠堆在33模式低频振动时输出电压和功率的数学表达式,并分析指出了输出电压和功率与压电系数、压电片个数、压电片厚度、激振力、激振频率正相关,与电极面积和介电常数负相关;电学串联的压电叠堆可以输出较高的开路电压;电学并联的压电叠堆可以输出较高的输出电流和功率。文中设计了压电叠堆夹持装置和振动发电实验装置,在振动频率5Hz、激振力26N的情况下得到两片电学串联叠堆和并联叠堆的最大功率分别为0.14μW和0.4μW;实测输出电压随振动频率、电阻、压电片个数、振子厚度和电极面积的变化趋势与理论预测相符。
|
|
|
|
1 |
芮小健,颜景平,钟秉林;压电叠堆相位滞后特性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3年04期 |
2 |
芮小健,钟秉林,颜景平;压电叠堆谐振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3年02期 |
3 |
董维杰,高颖,崔玉国,朴柱宏;压电执行器迟滞特性的自动采集及分析[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2年09期 |
4 |
杨志刚,刘建芳,程光明,范尊强,王忠伟;压电型步进旋转精密驱动器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4年06期 |
5 |
苏江;刘鹏;;压电步进式驱动器研究现状及趋势[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
6 |
曾平;孙桂林;程光明;张宏壮;温建明;王宝鹏;;摩擦系数变化式压电叠堆惯性直线驱动器[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08年03期 |
7 |
陈立国;邵超;刘德利;陈涛;朱永杨;;微量试剂分配压电叠堆泵的设计与实验[J];压电与声光;2011年03期 |
8 |
董云峰;曲兴田;董景石;赵宏伟;;基于压电比例阀驱动的精密气缸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0年01期 |
9 |
伍晓明;方华军;林建辉;任天令;刘理天;;用于振动能量收集的MEMS压电悬臂梁[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8年02期 |
10 |
张忠华;孙宝元;钱敏;张军;;基于多次压电效应的自感知执行器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
|
|
|
|
|
1 |
孙健;孙启健;刘彦菊;冷劲松;;一种基于柔性放大机构的压电叠堆泵设计[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
2 |
袁欣;裘进浩;季宏丽;孙佳;邱涛;;新型压电叠堆泵的设计与实验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Symposium on Piezoelectricity,Acoustic Wave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C];2010年 |
3 |
王文涛;吴鑫;鲍士伟;陈四海;;压电陶瓷驱动的F-P腔可调谐滤波器的结构设计[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
4 |
冷劲松;;智能可变形飞行器的关键技术[A];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发展前景及我们的选择——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2)[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