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中国大陆构造中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

张国伟  郭安林  姚安平  
【摘要】:位于中国大陆中部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属于地壳尺度上的巨型构造。该巨型构造是在中国大陆完成其主体拼合过程中 ,在特提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太平洋和古亚洲及其后的环西伯利亚弧形构造三大构造动力学体系共同作用下 ,由构成中国大陆的主要造山带及地块交接汇聚而成 ,成为东西向的中国大陆中央造山系、近南北向的川滇—贺兰构造带和中新生代以来形成的青藏高原之间交接转换的关键构造域。在先期构造基础上 ,构造结形成具有东、西和北三个重要边界以及内部东北、东南、西南和南端等多个具体构造结点。其内部主干构造勉略—阿尼玛卿构造带又将其划作西秦岭和松潘地块南北两部分。西秦岭—松潘构造结主要形成于中国大陆印支主拼合期 ,并叠加印支期后陆内构造。构造结内组成与结构复杂 ,构造样式繁多 ,包含有丰富的大陆地质信息 ,实属研究中国大陆地质与大陆动力学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朱赖民;张国伟;刘家军;姚安平;杨涛;王飞;李犇;郭波;;西秦岭—松潘构造结中的卡林型-类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构造背景、存在问题和研究趋势[J];矿物学报;2009年S1期
2 毛景文;西秦岭地区造山型与卡林型金矿床[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1年01期
3 伊海生;西秦岭拉日玛金矿床的生物成矿作用[J];四川地质学报;1992年S1期
4 晋慧娟,李育慈;西秦岭早三叠世深水碳酸盐岩沉积演化模式[J];中国科学B辑;1994年08期
5 王念忠,王俊卿,张国瑞,王世涛;西秦岭若尔盖、迭部志留纪和早泥盆世棘鱼类的首次报道──西秦岭志留纪和泥盆纪脊椎动物研究之一[J];古脊椎动物学报;1998年04期
6 李永军,刘社华,李注苍,李英;西秦岭温泉花岗岩体岩浆混合作用的地球化学信息[J];地质与勘探;2003年06期
7 齐瑞荣;甘肃省西秦岭铅锌多金属矿考察圆满成功[J];西北地质;2003年04期
8 矫东风,吕新彪;西秦岭西部地区基于MAPGIS的金矿有利地段圈定[J];地质找矿论丛;2004年01期
9 黄可;;陕西秦岭、巴山的栓皮栎林[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Z1期
10 傅力浦 ,李跃西 ,宋礼生 ,温玉领;西秦岭的志留系[J];地层学杂志;1983年04期
11 林兵,孔牧,禹华珍,喻芒清,柯宇新;西秦岭泥盆系层控铅锌矿带成矿物理化学条件[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1年03期
12 李永军,李英,刘志武,李注苍,李金宝;西秦岭温泉花岗岩岩石化学特征及岩浆混合信息[J];甘肃地质学报;2003年01期
13 杨式溥,胡云绪;西秦岭西段志留纪遗迹化石[J];现代地质;1992年04期
14 蒋岫芸;西秦岭北带泥盆系金矿成矿前景展望[J];铀矿地质;1995年03期
15 杨恒书,张凤岭,杨逢清,王治平;西秦岭造山带南缘黑水断裂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力学学报;1996年03期
16 王学明,邵世才,汪东波;西秦岭金矿床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贵金属地质;2000年01期
17 程彧,董铭,龙晓泳,方小敏,李晓斌,雷天柱;西秦岭李坝式金矿床成矿要素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18 刘建宏;;甘肃西秦岭区域成矿模式[J];甘肃地质;2006年02期
19 傅力浦;;西秦岭早泥盆世的小咀贝类[J];古生物学报;1983年05期
20 刘家军,郑明华,刘建明,周渝峰,顾雪祥,张斌,林丽,卢文全;西秦岭寒武系层控金矿床中硒的矿化富集及其找矿前景[J];地质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辉;张雪梅;滕吉文;;喜马拉雅西构造结地区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概况[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崔仲雄;裴顺平;;东构造结周围Pn速度结构和各向异性[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耿全如;郑来林;潘桂棠;鸥春生;孙志明;董翰;李生;;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区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带研究进展[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4 王海燕;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李鹏武;卢占武;;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松潘地块北缘与西秦岭的构造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滕吉文;王谦身;王光杰;徐亚;张雪梅;;喜玛拉雅“东构造结”地区特异重力场的探讨[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滕吉文;王谦身;王光杰;徐亚;张雪梅;;喜马拉雅弧形造山带东部弧顶—“东构造结”区的特异重力场转换、反演与深部壳、幔结构初探[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韩春明;袁万明;于福生;汤云晖;保增宽;;甘肃省玛曲县大水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王宗起;闫全人;闫臻;张宗清;王涛;卢海峰;;从周边造山过程判断松潘-甘孜的构造性质[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9 高锐;马永生;李秋生;朱铉;张季生;王海燕;李朋武;卢占武;管烨;白金;;松潘地块与西秦岭造山带的下地壳构造:性质与关系——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揭露[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10 高锐;马永生;朱铉;李秋生;张季生;李仲远;政天发;李朋武;王海燕;朱海华;卢占武;管烨;白金;郑洪伟;;松潘地块-西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基本特征——深地震反射剖面揭露与位场多尺度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效仁;西秦岭构造演化与喷流成矿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2 孙延贵;西秦岭—东昆仑造山带的衔接转换与共和坳拉谷[D];西北大学;2004年
3 闫臻;西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沉积与成矿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4 程顺有;中央造山系及其邻区岩石圈三维结构与动力学意义[D];西北大学;2006年
5 王勇;西秦岭晚古生代地层地球化学动力学及盆地—造山—成矿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2年
6 刘殊;前陆褶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7年
7 杨凤梅;西秦岭及毗领地区旅游地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韩海涛;西秦岭温泉钼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D];中南大学;2009年
9 孙省利;西秦岭泥盆系西成矿化集中区烃碱流体成矿系列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10 丁仨平;西秦岭—祁连造山带(东段)交接部位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D];长安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震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变质岩石学和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2 范丽娜;西秦岭洮河复向斜地质构造基本特征与油气远景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赵文婷;青藏高原东北缘晚中生代玄武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成因[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韩要权;西秦岭东部金矿成矿模式和找矿方向[D];中南大学;2004年
5 王永磊;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中的球状分凝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6 朱德勤;甘肃西秦岭地区钾霞橄黄长岩的矿物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程彧;西秦岭中川地区构造-岩浆活动与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8 吴小平;川西高原若尔盖地块地质构造演化与隆升机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徐静刚;天水地区碎屑岩地球化学及其形成构造环境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亓亮;西秦岭中新生代的造山作用及隆升[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琦;三尺讲台写大爱[N];蚌埠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颜婧;安徽援建者让松潘更绿更美[N];四川日报;2010年
3 记者 何聪;安徽对口援建松潘项目整体移交[N];人民日报;2011年
4 通讯员 何强 本报记者 卜建民;彰显“安徽?松潘理念” 建设高原现代新城[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张蕾;松潘—阿坝区化探概查完成[N];中国石化报;2003年
6 陈炯 本报记者 石小宏;松潘告别贫困[N];四川日报;2000年
7 樊旭文 陈剑 记者;甘当铺路石 愿为孺子牛[N];阿坝日报;2006年
8 杨永华;松潘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N];阿坝日报;2009年
9 记者 毛莎;多管齐下打造松潘新风貌[N];阿坝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银胜 赵刚;松潘:丹心铁骨献边关[N];人民法院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