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沿海地区古近纪大陆岩石圈地幔特征及成因
【摘要】:东南沿海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来自岩石圈地幔 ,上地幔橄榄岩包体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都记录了地幔演化的历史。普宁橄榄岩包体斜方辉石含量与太古宙克拉通地幔类似 ,但在矿物学、REE、痕量元素和Sr Nd同位素上又与太古宙岩石圈地幔不同。橄榄岩包体的岩相学、矿物学、REE、痕量元素特征都提供了含H2 O富Si流体交代橄榄岩的证据 ,这种流体可能主要是洋壳物质局部熔融而成。流体交代使橄榄岩富Si,同时富Sr、Pb和强不相容元素等大洋岩石圈物质。这表明普宁大陆岩石圈地幔既保留太古宙岩石圈地幔的特征 ,又具有大洋俯冲地幔的特征 ,它是古老岩石圈地幔向大洋岩石圈地幔转换的一部分 ,这种转换可能是大洋岩石圈与大陆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
|
|
|
1 |
赵海玲,Fred. A. Frey,Hang Shichun,李凯明,狄永军,邓晋福,赵建华;东南沿海地区第四纪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特征[J];现代地质;2002年04期 |
2 |
吴福元;杨进辉;储著银;谢烈文;杨岳衡;李秋立;;大陆岩石圈地幔定年[J];地学前缘;2007年02期 |
3 |
支霞臣,李彬贤,陈道公,苏永军;扬子地块东段大陆岩石圈地幔的氧逸度[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6年02期 |
4 |
支霞臣,李彬贤,杨晶,陈道公;扬子地块东段若干橄揽岩包体的温度-压力计算[J];岩石学报;1996年03期 |
5 |
支霞臣,陈道公,周海涛,李彬贤,杨瑞瑛;扬子地块东段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物质成分[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5年01期 |
6 |
茹艳娇;;大陆岩石圈地幔的组成与交代作用[J];地质与资源;2010年04期 |
7 |
杨建明,王希斌,鲍佩声;安徽歙县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3年03期 |
8 |
李建平,Jacques Kornprobst;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实验研究——论地幔富硅酸盐流体(熔体)的成因[J];地质学报;1999年04期 |
9 |
支霞臣,彭子成,陈道公,余春江,孙卫东,L.Reisberg;苏皖地区大陆岩石圈地幔的长时性──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锇同位素模式年龄[J];中国科学D辑;2001年06期 |
10 |
徐德明;黄圭成;黄陵勤;雷义均;李丽娟;;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蛇绿岩带中地幔橄榄岩的成因[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6年03期 |
11 |
鲍佩声;;再论蛇绿岩中豆荚状铬铁矿的成因——质疑岩石/熔体反应成矿说[J];地质通报;2009年12期 |
12 |
徐梦婧;金振民;;西藏罗布莎地幔橄榄岩变形显微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通报;2010年12期 |
13 |
张旗;;铙钹寨岩体是蛇绿岩吗?——评“也谈铙钹寨超镁铁岩体的成因和构造类型的归属问题”[J];岩石学报;2006年12期 |
14 |
张宏福;汤艳杰;赵新苗;杨岳衡;;非传统同位素体系在地幔地球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其前景[J];地学前缘;2007年02期 |
15 |
任向文,吴福元;大陆岩石圈地幔形成与演化研究的新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年03期 |
16 |
樊祺诚,隋建立,徐平,李霓,孙谦,王团华;中国东部地幔矿物中富硅、碱熔融包裹体:对岩石圈演化的启示[J];中国科学D辑;2005年10期 |
17 |
刘建宏;闫峻;;苏北盆地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包体[J];矿物岩石;2007年02期 |
18 |
支霞臣;Reisberg L;徐夕生;;安徽女山幔源橄榄岩捕虏体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
19 |
杨雪英;孙亚莉;孙卫东;徐夕生;;苏北盘石山、练山地幔捕虏体的PGE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2008年03期 |
20 |
李晖;刘庆;侯泉林;徐辉煌;朱貌贤;曾桂华;;内蒙古柯单山蛇绿岩地幔橄榄岩铂族元素(PGEs)的分布特征及分异机制探讨[J];岩石学报;201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