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智能天线波束形成原理与实现

马静  史小卫  
【摘要】:波束形成技术是智能天线的核心技术之一。文章介绍波束形成的原理和分类,详细分析波束形成的具体实现结构,并讨论目前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所面临的挑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桂丽;陈晨;王国英;;智能天线概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0期
2 王红霞;潘成胜;;基于波束形成的卫星跳频系统干扰抑制研究[J];宇航学报;2011年08期
3 陈晓军;崔唯佳;李晓雷;李红亮;赵晓霞;;基于LMS算法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的研究[J];伺服控制;2011年03期
4 赵福玲;王永军;何绍林;聂贺峰;;遗传算法综合智能天线的赋形波束[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5 苏君;邱琪;史双瑾;;相控阵天线全光移相网络[J];光通信技术;2011年06期
6 崔唯佳;陈晓军;高磊;赵晓霞;李红亮;;自适应波束形成语音增强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伺服控制;2011年03期
7 吕邦国;;TD-SCDMA系统多小区联合检测技术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1年08期
8 王桂宝;林中朝;王兰美;蒋小杰;;LMS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2011年07期
9 卞红雨;王珺琳;;利用水平多波束形成实现海底目标定位的方法[J];应用科技;2011年08期
10 申志伟;李志华;白正勤;;基于声基阵的目标被动探测建模与仿真[J];舰船电子工程;2011年08期
11 李鹏;李莉;;TD-SCDMA系统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1年03期
12 张薇;吕宏程;邱传飞;程慧华;周全志;;基于FPGA的DBF设计与实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6期
13 邹翔;钟子发;史英春;;基于加权虚拟阵列的自适应波束形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7期
14 贾向东;傅海阳;曾维洪;;二维定向瑞克接收机实现方案比较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15 刘伟;魏迎春;;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广西通信技术;2011年02期
16 杨磊;钱江;武其松;唐禹;邢孟道;;多发多收Scan模式实现高分辨宽测绘带SAR成像[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1年07期
17 向文;;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8期
18 雒明世;魏二虎;高林;;一种基于TD-SCDMA系统的定位算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1年07期
19 雷波;;无线通信技术SCDMA的应用及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20 ;TD-SCDMA与TD-LTE共享平台研究[J];山东通信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飞;黄涛;;智能天线LMS算法理论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崔卫东;史小卫;李平;王新怀;;一种智能天线通道校正方法[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李婧;;改进的特征空间波束形成算法[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杜晓军;;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智能天线技术[A];中国航海学会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邓可教;储昭坦;吕伟国;;有限焦距波束形成在汽车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谢泽明;赖声礼;;一种新型的时空联合解扩重扩智能天线[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鄢社锋;马远良;;基于二阶锥规划的稳健高增益波束形成[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付卫东;谷深远;;智能天线的关键技术及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A];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艳芹;方世良;;波束形成中多目标分辨率研究[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海波;陈行行;;混合遗传算法在智能天线波束成型中的应用[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与协作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孙绪宝;无线通信智能天线算法的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3 黄蕾;智能天线中DOA估计技术及相应波束形成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郭莉;Ad Hoc网络移动终端上的智能天线技术[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杨锋;自适应广义特征分解及在通信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王晓峰;成像声纳波束形成新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郭艳;恒模算法及其在盲波束形成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8 孙胜贤;多用户记忆MIMO系统容量与联合收发波束形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蒋元曦;使用波束形成天线的视频多播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张靖;WCDMA系统智能天线—RAKE接收及相关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康强;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丁淑娟;智能天线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邓亚波;阵列信号DOA跟踪与波束形成[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刘微;基于盲算法的智能天线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5 付佳;OFDM系统中智能天线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6 刘铁铮;智能天线中自适应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徐宝碧;Ad Hoc网络智能天线波束形成算法与性能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8 雷辉;智能天线的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梓展;智能天线技术中两种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曹志华;DS/CDMA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天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uckus Wireless公司中国区技术总监 宣文威;用智能天线破解Wi-Fi的干扰难题[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规划研究院 张从武;智能天线向集成化低成本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李侠;TD智能天线引领3G天线发展方向[N];中国电子报;2008年
4 ;智能天线的实现方案[N];人民邮电;2002年
5 记者 王红艳 通讯员 韩斌杰;智能天线应用获重大突破[N];人民邮电;2009年
6 ;智能天线成为TD-SCDMA领域热点[N];人民邮电;2001年
7 ;智能天线:通往3G的必由之路[N];人民邮电;2000年
8 郑侃 白伦博;基于智能天线的TD-SCDMA系统[N];人民邮电;2001年
9 郑侃 白伦博;基于智能天线的TD-SCDMA[N];人民邮电;2002年
10 京移通信设计有限公司 晁文杰;智能天线在未来移动通信中的应用[N];人民邮电;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