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及与全球大洋磁静区对比的研究评述
【摘要】:磁静区与磁异常条带不同,具有宽缓的低幅值磁异常特征,但可能同样包含了从陆壳张裂到海底扩张早期的构造活动和演化信息。为了加深认识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归纳了全球深海和边缘两大类型磁静区的物理、化学及构造三大成因,主要包括大西洋和西太平洋侏罗纪磁静区,以及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南大洋白垩纪磁静区,强调磁静区与不同程度地幔柱活动、斜交扩张初始产生的小型错断磁源体及隐含弱磁条带关系的重要性。总结了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的研究现状,并从区域综合地球物理和地幔热活动作用两方面探讨了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的可能成因机制,最后阐述了需要关注的研究重点及其研究意义。
|
|
|
|
1 |
吴招才;高金耀;赵俐红;张涛;杨春国;;南海北部磁场特征及其构造意义[J];热带海洋学报;2010年06期 |
2 |
吴招才;高金耀;赵俐红;张涛;杨春国;王健;;南海北部陆缘的磁异常特征及居里面深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3 |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南海北部陆缘反“S”型构造带及其对地震活动的影响[J];华南地震;1993年03期 |
4 |
夏戡原,黄慈流;深海钻探与南海[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3期 |
5 |
赵俊峰;张毅祥;;南海东北部磁静区深部构造及成因模式[J];上海地质;2008年03期 |
6 |
苏达权;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的沉降及油气热成熟度的研究[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7年02期 |
7 |
万志峰;施秋华;蔡嵩;;被动大陆边缘张裂特征与南海北部陆缘构造属性[J];海洋地质前沿;2011年09期 |
8 |
高红芳;;南海北部陆缘东、西部新生代沉积盆地基底特征对比分析[J];南海地质研究;2008年00期 |
9 |
马玉波;吴时国;张功成;王大伟;董冬冬;米立军;;南海北部陆缘深水区礁相碳酸盐岩的地球物理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0 |
崔学军,夏斌,张宴华,刘宝明,王冉,闫义;地幔活动在南海扩张中的作用数值模拟与讨论[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年03期 |
11 |
许中杰;程日辉;王嘹亮;李飞;张莉;;南海北部陆缘早侏罗世海平面变化的古盐度记录[J];沉积学报;2009年06期 |
12 |
张振国;方念乔;杜远生;高莲凤;杨胜雄;刘坚;宋城兵;;南海西北陆缘多金属结核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
13 |
蔡周荣;刘维亮;万志峰;郭峰;;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运动厘定及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J];海洋通报;2010年02期 |
14 |
蔡周荣;夏斌;王冉;吕宝凤;;关于底侵作用和拆沉作用在南海中的指示意义[J];海洋通报;2007年06期 |
15 |
袁玉松;杨树春;胡圣标;何丽娟;;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史及其主控因素[J];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
16 |
袁玉松;丁玫瑰;;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J];海洋科学;2008年12期 |
17 |
段威武;黄永样;;南海北部陆缘中、晚第三纪古地理、古环境研究[J];地质学报;1989年04期 |
18 |
庞雄,陈长民,施和生,舒誉,邵磊,何敏,申俊;相对海平面变化与南海珠江深水扇系统的响应[J];地学前缘;2005年03期 |
19 |
丁巍伟,程晓敢,陈汉林,吴能友;台湾增生楔的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变形特征[J];热带海洋学报;2005年05期 |
20 |
刘绍文;施小斌;王良书;高抒;胡旭芝;冯昌格;;南海成因机制及北部岩石圈热-流变结构研究进展[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