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地震发射台的建议
【摘要】:目前地球上有成千上万个地震台,但它们都是接收地震波的地震台。建议建立一种新型的地震台,这种地震台用人工的方法不断地向外发射地震波,照亮需要研究地区的地下结构,研究特定的科学问题。建立地震发射台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适的人工震源,近年来出现的绿色环保震源,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照亮10万km2(深至Moho面)地区地下结构的地震发射台已经完全是可能的。
|
|
|
|
1 |
杨明德;地震予报工作中水氡测量的部分改进[J];西北地震学报;1980年01期 |
2 |
刘贤伦;乌鲁木齐地震台“NCDSN”建设顺利完成[J];内陆地震;1995年04期 |
3 |
张荣环,热甫克提·阿不力孜;红山地震台地倾斜观测中的一种干扰现象[J];内陆地震;2001年02期 |
4 |
肖功建;站岗放哨虽平凡 责任重大胜泰山——记上海佘山、崇明地震台[J];防灾博览;2002年05期 |
5 |
牛润喜
,董康义;聆听大地脉动的钢城卫士——记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震台[J];城市与减灾;2003年04期 |
6 |
郑照福;周德坚;;佳木斯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对日本及日本海域地震的前兆反映[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4期 |
7 |
张秀萍;王曰风;马利军;张彦清;王锐锋;任佳;;怀来地震台CO_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07年02期 |
8 |
;纪念康哲民同志[J];西北地震学报;1979年02期 |
9 |
孙昭杞,范桂英,王翠菊,王海岗,王文达,黄明涛;南通地震台的垂直形变与常熟5.1级地震[J];地震;1992年03期 |
10 |
王勇
,韩允兴
,张学政;增加科技投入 提高监测水平——记北京昌平地震台[J];城市与减灾;1999年01期 |
11 |
彭秀良;;一次特大地震及救灾活动的历史记忆[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12期 |
12 |
华杭;;王维熙:预测地震新发明[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8年10期 |
13 |
罗世高;;谈谈自贡地震的成因[J];四川地震;1982年02期 |
14 |
德米特里耶夫;靳君达;;这样预报地震能行吗[J];国际地震动态;1991年01期 |
15 |
С.Дуда.М.Бобсиен
,肖蔚文;根据Зрланген和Обнинск地震台宽频带仪器记录确定的P波谱震级[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4期 |
16 |
陈棋福;地震数据与21世纪的地震台网[J];国际地震动态;1996年01期 |
17 |
李毓;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地形变学科)数字化改造基础工程建设完工[J];福建地震;2000年Z1期 |
18 |
李峰;;沧桑巨变四十年——记腾飞中的山东泰安基准地震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
19 |
李有才,吕锋;对岷江齿轮厂地震台地电观测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地震研究;1980年02期 |
20 |
周耕;;一九七九年度国际地震地磁交换资料质量评比会在成都召开[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