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建立地震发射台的建议

陈颙  王宝善  葛洪魁  徐平  张尉  
【摘要】:目前地球上有成千上万个地震台,但它们都是接收地震波的地震台。建议建立一种新型的地震台,这种地震台用人工的方法不断地向外发射地震波,照亮需要研究地区的地下结构,研究特定的科学问题。建立地震发射台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合适的人工震源,近年来出现的绿色环保震源,以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建立照亮10万km2(深至Moho面)地区地下结构的地震发射台已经完全是可能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明德;地震予报工作中水氡测量的部分改进[J];西北地震学报;1980年01期
2 刘贤伦;乌鲁木齐地震台“NCDSN”建设顺利完成[J];内陆地震;1995年04期
3 张荣环,热甫克提·阿不力孜;红山地震台地倾斜观测中的一种干扰现象[J];内陆地震;2001年02期
4 肖功建;站岗放哨虽平凡 责任重大胜泰山——记上海佘山、崇明地震台[J];防灾博览;2002年05期
5 牛润喜 ,董康义;聆听大地脉动的钢城卫士——记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地震台[J];城市与减灾;2003年04期
6 郑照福;周德坚;;佳木斯地震台DSQ水管倾斜仪对日本及日本海域地震的前兆反映[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06年04期
7 张秀萍;王曰风;马利军;张彦清;王锐锋;任佳;;怀来地震台CO_2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关系分析[J];华北地震科学;2007年02期
8 ;纪念康哲民同志[J];西北地震学报;1979年02期
9 孙昭杞,范桂英,王翠菊,王海岗,王文达,黄明涛;南通地震台的垂直形变与常熟5.1级地震[J];地震;1992年03期
10 王勇 ,韩允兴 ,张学政;增加科技投入 提高监测水平——记北京昌平地震台[J];城市与减灾;1999年01期
11 彭秀良;;一次特大地震及救灾活动的历史记忆[J];中国社会导刊;2008年12期
12 华杭;;王维熙:预测地震新发明[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8年10期
13 罗世高;;谈谈自贡地震的成因[J];四川地震;1982年02期
14 德米特里耶夫;靳君达;;这样预报地震能行吗[J];国际地震动态;1991年01期
15 С.Дуда.М.Бобсиен ,肖蔚文;根据Зрланген和Обнинск地震台宽频带仪器记录确定的P波谱震级[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2年04期
16 陈棋福;地震数据与21世纪的地震台网[J];国际地震动态;1996年01期
17 李毓;厦门地震台地震前兆观测(地形变学科)数字化改造基础工程建设完工[J];福建地震;2000年Z1期
18 李峰;;沧桑巨变四十年——记腾飞中的山东泰安基准地震台[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9 李有才,吕锋;对岷江齿轮厂地震台地电观测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地震研究;1980年02期
20 周耕;;一九七九年度国际地震地磁交换资料质量评比会在成都召开[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建民;葛洪魁;王宝善;;浅水环境下气枪震源的激发特性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洪瑞;李峰;;蓬勃发展的泰安基准地震台[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3 陈学良;高孟潭;孙为国;李铁飞;鄢兆伦;;山西龙祠地震台毗邻的麦圪岭小山地形对背景噪声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4 王彬;葛洪魁;吴国华;苏有锦;王宝善;王伟涛;张启明;杨润海;李滔;李建春;陈颙;;云南宾川气枪震源发射台建设项目简介[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赵明辉;丘学林;夏少红;朱俊江;李家彪;郝天珧;;大容量气枪震源在海上和陆上深部结构研究中的广泛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蒙;王宝善;王伟涛;杨微;宋丽莉;葛洪魁;陈颙;;水库气枪震源在S波速度及泊松比结构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燕小渝;白长清;;北京地震台白家疃2#井不同层位水温观测数据对比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王建花;李绪宣;温书亮;姜绍辉;顾汉明;;立体阵列气枪震源研究及在南海深水区地震资料采集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春和;刘翠霞;;一种简单实用的地震分析预报方法(地震宏观监测预报的探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10 王喜珍;滕云田;张敏;曲保安;;地震前兆台站观测系统的发展思路[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林建民;基于人工震源的长偏移距地震信号检测和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王伟涛;基于人工震源的区域尺度介质波速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唐杰;区域尺度深部探测中的人工源震源特性及信号检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佟玉霞;地震台阵的设计与数据处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5 王立明;范氏气体下气枪激发子波信号模拟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韩佩玉;“肾不藏精”母子两代的行为模式与基因表达谱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周晓成;汶川Ms 8.0地震后川西地区的气体地球化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邢磊;海洋小多道地震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金玉龙;集装箱岸桥结构的抗震分析与隔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高林;气枪震源子波特性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戴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尾波衰减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09年
3 夏毓超;地震次生滑坡危险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艳军;新型地震仪地震数据传输协议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林松;深水环境地震波激发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6 贾俊;强震作用下陡倾顺层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分析及失稳机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瑞霞;冗余驱动振动台的运动学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李世贵;汶川5.12地震诱发大光包巨型滑坡形成机理与运动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郝莉莉;活动断裂安全避让距离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10 高东东;“5.12”地震活动断裂水文地质特征及其对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米丽古丽;火焰山地震台项目通过国家验收[N];吐鲁番报(汉);2008年
2 组文;倾听地球的心跳[N];黑河日报;2007年
3 ;汕头地震台:站在新的起点上[N];汕头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燕志华;地震台频频“搬家”让人忧[N];新华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唐子晏;“地震台拆迁案”背后的公私博弈[N];中国商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张璐 本报实习生 刘泱育;2020年,南京全区域都能抗御6级地震[N];南京日报;2011年
7 记者 江慧;蔡晓明走访慰问市消防部队和地震台[N];九江日报;2006年
8 肖良宪;保民生保稳定是最大的责任[N];毕节日报;2009年
9 张莉;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得到省检查组好评[N];张家界日报;2007年
10 袁锋 胡金文;给地球做好“心电图”[N];海南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