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设立“地下明灯研究计划”的建议

陈颙  朱日祥  
【摘要】:20世纪末,空间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获得了地球表面清晰的图像,使人们可以实时地观测地球水圈和大气圈的结构、状态和运动过程,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这是地球系统科学革命性的进展。介绍的“地下明灯研究计划”,其目标是获得地球内部不同深度情况下不同尺度的图像,这些图像是新型的地球内部“三维地图”,它将完善和改变我们对大陆动力学、岩石圈结构和状态的认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必灯;李小军;周正华;刘培玄;王玉石;;气枪震源地震动效应分析[J];地震学报;2011年04期
2 刘江斌;卢振恒;;日本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报观测研究5年计划(2009—2014)的基本方针和实施内容[J];国际地震动态;2011年07期
3 杨文;刘杰;史海霞;周龙泉;苏有锦;;用噪声成像方法研究云南地区强震前地震面波速度变化[J];地震;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绍先;宁杰远;;21世纪地球内部结构及动力学研究[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吴建平;;地球内部结构的宽频带数字地震波形研究[A];2001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梁慧云;;各国地壳上地幔深地震反射研究计划与进展[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4 吴功建;肖序常;李廷栋;崔军文;高锐;;跟踪国际前沿,开拓研究领域——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介绍[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21)[C];1990年
5 李光岑;;中法合作研究喜马拉雅山地质构造[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2)[C];1981年
6 ;HSC-1盒式数字数据采集记录系统[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7 陆春榕;;中国地质科学院概况 一、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主要进展[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C];1983年
8 常江;赖绍聪;华洪;喻明新;王震亮;;本科生-研究生贯通培养的实践与探索[A];和谐社会与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蒋宏耀;张立敏;;环境地球物理学与环境问题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严珍珍;张怀;杨长春;石耀霖;;地震激发地球自由振荡过程的数值模拟初步探索[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周传;利用天然地震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与动力学[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惠少兴;三维Q值层析成像[D];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2年
2 梁春涛;东亚及邻区地幔体波层析成像[D];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
3 王晨阳;应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海南及其邻区地幔转换带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滕艳;7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地学[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施俊法(作者单位: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情报室);美国地调局今年研究课题精选[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和环境研究所所长 邓伟;从地震看山地科学[N];人民日报;2008年
4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蒋明 楚静;南极板块“走”向南美[N];湖北日报;2006年
5 ;探索地球科学服务人类社会[N];科技日报;2003年
6 记者 于德福 段金平 通讯员 崔文君;德国:拟用12年实施地球技术工程[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7 周飙;美国地震预警机制值得借鉴[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赵凡;全面再现中国大陆地下状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9 甲丁;我国拟加强南海深海演变研究[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10 ;中国海洋地质,奏响改革发展强音[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