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创伤主体的错乱叙事:论八十年代余华的先锋派小说(一)

杨小滨  愚人  
【摘要】: <正>余华早年的牙医生涯可以与鲁迅早年投身医学相提并论。鲁迅的理性文学计划是"疗救"民众的病苦,而余华却不屑于这样的计划,他与牙医职业的关联可以从他的文风中窥见一斑:从余华的叙事美学中可以觉察到牙医工作所要求的生硬冷峻。事实上,生理科学的理性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茂林;;在“存在”中裂变——解读余华《兄弟》中人的生存困境[J];青年文学家;2011年12期
2 金容兰;;暴力与人性的缺失——浅析余华《现实一种》[J];神州;2011年15期
3 褚蓓娟;;感觉世界的王者——论余华的随笔创作[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李斌;曲光楠;;从接受视角论余华客观叙述的文体特征[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5 贺云;;西方现代文学视域中的中国当代先锋小说[J];当代文坛;2011年04期
6 胡勇;周利众;;从余华和村上春树看中日文学中的无常观[J];贺州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洪治纲;;从想象停滞的地方出发——读余华的随笔集《十个词汇里的中国》[J];当代作家评论;2011年04期
8 ;著名作家余华谈写作[J];少年写作(小作家);2010年12期
9 岳越;;繁华落尽的荒芜之上,谁还能“活着”?[J];中国西部;2011年10期
10 刘奕;;试析余华《活着》中家庭的消解[J];长城;2011年08期
11 余华;;余华:文学不是空中楼阁[J];新作文(高中作文指南);2011年09期
12 侯玲宽;;在坚持与背离中突围——论余华创作的转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3 冯燕;;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品余华的《活着》有感[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5期
14 邢孔辉;;叙述如何被聆听?——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叙述策略[J];阅读与写作;2011年07期
15 钟雨柔;;叙事控制、“被经验的话语”与叙事气氛——余华《世事如烟》的叙事学分析[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02期
16 储冬爱;黄学敏;;《村庄秘史》的“酒神精神”[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7 黄书满;;余华长篇小说《兄弟》节选批读[J];湖北招生考试;2011年17期
18 刘凯健;;应然的生命——从《许三观卖血记》谈余华的突围之路[J];群文天地;2011年06期
19 雷碧乐;;从蒂里希“存在的勇气”看余华的《活着》[J];南都学坛;2011年04期
20 杨小滨;;动摇与错位的现代范式[J];上海文学;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华等作家坦言不看长篇[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2 余华;洪治钢;;余华:我终于回来了——关于《兄弟》下部的对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2)[C];2006年
3 胡澜卿;;虚伪的作品 真实的叙述——对余华与罗伯-格列耶作品的比较[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葛胜君;;难以承受的自戕之重——解读余华的《一九八六年》[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5 邵燕君;;“先锋余华”的顺势之作——由《兄弟》反思“纯文学”的“先天不足”[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6 张春歌;;漂泊与皈依——余华作品解读[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7 何换生;王达敏;;论余华小说的少儿形象[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8 杨光祖;;《兄弟》的恶俗与学院批评的症候[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9 胡群昌;;叙述话语的建构——余华《在细雨中的呼喊》的叙述话语艺术[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唐韧;;源流之辨——《讲话》之“经”与“权”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邱宏光;难以摆脱的思想之惑[D];武汉大学;2008年
2 南志刚;叙述的狂欢与审美的变异[D];苏州大学;2005年
3 王文玲;精神探索,苦难展示与被动化存在[D];吉林大学;2006年
4 王永兵;欧美先锋文学与中国当代新潮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俞佩淋;作为症候的“文革”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晓琴;中国先锋小说精神血统和文本来源的考辨[D];兰州大学;2009年
7 张莉;卡夫卡与20世纪后期中国小说[D];苏州大学;2006年
8 徐彦利;先锋叙事新探[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李恒田;全球化语境下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红;余华小说创作论[D];扬州大学;2004年
2 何敏;先锋镜像[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巩固;执著的先锋派[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吕建飞;无以言说与摆脱的无望命运[D];宁波大学;2009年
5 刘娟;窥探人性深处的奥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程凤;论余华小说创作的发展[D];安徽大学;2003年
7 郑波;暴力 死亡 亲子[D];浙江大学;2011年
8 张罗应;余华论[D];华侨大学;2004年
9 曹磊;寻找失落的世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明彦;生命末日的言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鲁民;余华为何“惭愧”?[N];中国艺术报;2004年
2 李晓莉;倾听细雨中的呼喊[N];西安日报;2003年
3 舒晋瑜;余华首部传记《先锋余华》出版[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琪鹏;余华《兄弟》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5 涂建敏;余华的自嘲与无奈[N];解放日报;2010年
6 杨泽文;余华为什么“惭愧”[N];四川日报;2004年
7 维芳;难解和易解的余华[N];青海日报;2001年
8 刘利军;奢侈的失控[N];吉林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凌俊;我有幸经历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N];文学报;2005年
10 余华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一个记忆回来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