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锦茴,曾爱华;原子间相互作用对囚禁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隧穿动力学的影响(英文)[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
2 |
岳晓萍,邢怀民,赵合运;超导电性二流体模型的适用性[J];低温与超导;2002年02期 |
3 |
成传明,周照群,乔安钦;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及实现BEC的途径[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
4 |
王国胜;马青山;张军;;紧束缚近似下自旋为1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英文)[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5 |
李师群;“激光冷却: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和原子激射器”研讨会简讯[J];物理;2000年02期 |
6 |
厉海金;陈天禄;宁长春;胡海冰;;共轭梯度法计算磁性体系的磁阻[J];西藏科技;2008年09期 |
7 |
方静,马启元,汪文秉;磁谐振成像系统中高温超导线圈的研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0期 |
8 |
周薇,李德华;液~4H_e在T_λ的玻色凝聚及其奇异性质[J];江西科学;2005年04期 |
9 |
肖宇飞;王登龙;王凤姣;颜晓红;;非对称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约瑟夫森结的动力学性质[J];物理学报;2006年02期 |
10 |
陈羽;超导体中的双体模型[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
11 |
姚进斌;陈羽;;高T_c铜氧化物超导体中氧的作用特征[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
12 |
韩素红;;玻色凝聚态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的稳定性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13 |
杨峤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状态下的轴子:一种新的冷暗物质模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4 |
张翠玲;郑瑞伦;刘启能;代洪霞;;温度对超导光子晶体光子能带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0年11期 |
15 |
黄晓辉,唐碧峰;弱相互作用下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J];孝感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
16 |
徐丽芳,王育竹;一种新型的中性原子交流电磁囚禁[J];中国激光;2001年09期 |
17 |
林德华,李波,吴双应,李积春,胡炳全,钟超荣,黎松林,杨德智,邹平,张中伟;超导磁场穿透深度的拟合简化计算[J];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
18 |
陈绍英;袁国勇;范红领;顾思齐;杨世平;;3体作用下2耦合Bose-Einstein凝聚的混沌动力学行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9 |
赵建刚;孙长勇;闫丽华;;双模SU(1,1)相干态光场与V-型三能级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相互作用系统中光场的压缩特性[J];光学学报;2009年07期 |
20 |
朱星;;论文提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S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