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20”河南暴雨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关键天气尺度系统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了2021年“7.20”河南暴雨水汽输送特征、水汽来源以及关键天气尺度系统。双台风“烟花”和“查帕卡”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共同为“7.20”河南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然而,就暴雨的水汽供应而言,仅以台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作用难以解释2021年7月20日发生的日降水量663.9 mm和1小时最大降水量201.9 mm的极端暴雨事实。水汽通量分析和LAGRANTO模式轨迹分析结果表明,20日在河南南侧形成了一个很强的经向水汽通量带(850 hPa以上),它与台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引起的低层水汽通量带在河南附近汇合,为暴雨提供了最为充沛的水汽条件。我们强调,20日在河南以西地区上空发生了对流层顶反气旋式波破碎事件,它与台风协同作用,引发了河南南侧的强经向水汽通量,从而导致此次极端暴雨事件。
|
|
|
|
1 |
曲延禄,张程道;大气中水汽输送的气候学计算、分析方法的一个注释[J];气象学报;1986年03期 |
2 |
齐庆华;;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异常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耦合模态[J];海洋科学;2009年09期 |
3 |
何跃;管兆勇;林永辉;;强弱南海夏季风年水汽输送路径特征分析[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4 |
段旭;张瑾文;;“双峰”期孟加拉湾风暴对西南水汽输送的贡献[J];大气科学;2015年03期 |
5 |
苏翠;陆桂华;何海;吴志勇;何健;;珠江流域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2期 |
6 |
周长艳,何金海,李薇,陈隆勋;夏季东亚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7 |
刘春蓁;关于暴雨水汽输送机制的初步探讨[J];气象;1979年07期 |
8 |
郭志荣;陈旭红;江燕如;董丽娜;;中国东部夏季水汽输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
9 |
朱玲;柳艳香;左洪超;向卫国;龚强;于华深;蔺娜;晁华;顾正强;;海河流域水汽输送及其变化特征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1年03期 |
10 |
王旭,王铁,马禹;新疆对流层中上部水汽输送特征研究[J];新疆气象;2001年02期 |
11 |
史慧敏,翁笃鸣,林守廉;各种大气水汽输送气候计算方法的比较和讨论[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12 |
何金海,于新文;1979年夏季我国东部各纬带水汽输送周期振荡的初步分析[J];热带气象;1986年01期 |
13 |
施永年,刘蕙兰,马开玉;我国东部夏季的水汽输送和水汽含量[J];气象科学;1982年Z1期 |
14 |
霍贝;陆桂华;何海;;淮河流域旱涝年水汽输送特征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2年02期 |
15 |
贺晓露;秦幼文;;2018年1月鄂北大暴雪的异常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特征[J];气象科技进展;2021年04期 |
16 |
陈萍;李波;;藏东南水汽输送特征分析及其影响[J];南方农业;2018年09期 |
17 |
苗长明;丁一汇;郭品文;沈杭锋;樊高峰;;水汽输送与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及降水变化的联系[J];气象学报;2015年01期 |
18 |
周长艳,李跃清;长江上游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