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春季一次层状云降水的雨滴谱分布及地形影响特征
【摘要】:祁连山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但针对该地区的云和降水过程研究很少。本文利用祁连山地区11个Parsivel2雨滴谱仪的观测数据,研究了祁连山地区春季一次层状云降水过程的雨滴谱分布及地形影响特征。此次降水过程主要受短波槽影响,降水时空差异较大。雨滴谱观测数据表明,此次降水过程的雨滴等效直径(D_m)较小,雨滴谱数浓度(N_T)与D_m随海拔高度升高分别呈增加和减小的趋势,低海拔站点logN_w(N_w为雨滴谱截断参数)和D_m分布有着明显的层状云降水特征,而整个祁连山地区在同样D_m下有着更低的N_w。低海拔站点由于碰并和小雨滴的蒸发,有着更少的小雨滴(1 mm)和更多的大雨滴,而高海拔站点由于距离云底较近或位于云内,云滴尺度小且浓度大,D_m随R(R为降水强度)增大变化趋势不明显。M-P分布和Gamma分布在低海拔站点的拟合效果要优于高海拔站点,相较于Gamma分布,M-P分布对高海拔站点的小雨滴和大雨滴浓度有一定的高估和低估,因此更适用于高海拔站点雨滴谱的描述。对比于低海拔站点,高海拔站点的μ–Λ(μ、Λ分别为Gamma分布的形状参数和斜率参数)关系与相关研究的结果较为接近,但在Λ较小(40 mm~(-1))时拟合结果较为接近。受海拔高度与云底的相对位置和地形的影响,祁连山地区的Z–R(Z为雷达反射率因子)关系与其他地区或研究有着较大的区别。
|
|
|
|
1 |
柯莉萍;谷晓平;张艳;吕静;杨洋;;贵州乌蒙山区雨滴谱特征及降水估测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06期 |
2 |
贾星灿;牛生杰;;空中、地面雨滴谱特征的观测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3 |
何珍珍,金安简,杨蕴玉,黄文娟
,朱凌云,龙颖宏;雨滴谱取样代表性问题[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
4 |
王莹珏;李平;郑佳锋;彭思越;黄泽文;;四川省稻城地区雨滴谱特征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21年01期 |
5 |
赵城城;张乐坚;梁海河;李林;柳云雷;;北京山区和平原地区夏季雨滴谱特征分析[J];气象;2021年07期 |
6 |
李宗飞;肖辉;姚振东;冯亮;;X波段双偏振雷达反演雨滴谱方法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5年03期 |
7 |
祖雪梅;李红革;吴玉影;;滤纸法地面雨滴谱的观测和资料处理[J];林业勘查设计;2010年03期 |
8 |
单良;周尔滨;张苗苗;;哈尔滨春夏季地面雨滴谱特征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8年01期 |
9 |
安英玉;金凤岭;张云峰;祖雪梅;;地面雨滴谱观测的图像自动识别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02期 |
10 |
严采蘩,陈万奎;对流层下部雨滴谱分布[J];应用气象学报;1990年02期 |
11 |
傅德胜
,戴铁丕;雨滴谱变化对雷达定量测量单点降水精度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
12 |
王秋淞;王福增;刘俊卿;;安徽淮南2016年夏季雨滴谱特征的研究[J];气象科技进展;2021年04期 |
13 |
陈宝君,李子华,刘吉成,宫福久;三类降水云雨滴谱分布模式[J];气象学报;1998年04期 |
14 |
曾庆伟;何宏让;张云;白仕刚;张洪胜;;雨滴谱参数化及其在降水估计中的应用[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5年04期 |
15 |
金祺;袁野;刘慧娟;石春娥;李建邦;;江淮之间夏季雨滴谱特征分析[J];气象学报;2015年04期 |
16 |
江祖凡;庐山暴雨雨滴谱分析[J];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1988年01期 |
17 |
李淘;阮征;葛润生;金龙;;激光雨滴谱仪测速误差对雨滴谱分布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6年01期 |
18 |
何思远;刘晓阳;孙大利;;测雨雷达反演雨滴谱剔除垂直气流方法的研究[J];气象科技进展;201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