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往返式探空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及不确定性分析

王丹  王金成  田伟红  郭启云  
【摘要】:为了推动新型探测资料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应用,本文进行了往返式探空资料同化应用前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基于国内首次往返式探空观测资料,首先建立了面向业务化应用的往返式探空资料质量控制方案,通过对比和分析质量控制前后观测样本的统计特征,论证了质量控制方案的合理性,质量控制后探测要素抽样分布更为合理,要素间一致性得到提高。进而以数值天气预报高时间分辨率的模式预报场和同站址业务常规探空观测资料为参考,分析质量控制后资料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往返探空探测精度达到了世界气象组织WMO(World Meteorological Center)规定的突破目标,部分探测要素甚至实现了理想目标,探测资料具有可用性。最后结合数值模式背景场探讨往返探空资料的可同化性,研究表明往返探空的风场观测和夜间温度观测满足变分同化系统的高斯、无偏假定,可直接同化;气压、湿度和日间温度观测在资料同化前需要开展偏差订正工作,从而更有效的发挥资料价值。本文的研究工作为今后往返探空资料在模式中的同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孟显进;探空资料在短期天气预报中的运用[J];气象;1979年09期
2 张利红;蒋丽娟;陈朝平;刘一谦;;探空观测资料在西南暴雨中的同化试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09年03期
3 曹杨;陈洪滨;李军;苏德斌;;利用再分析与探空资料对0℃层高度和地面气温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的分析[J];高原气象;2017年06期
4 黄燕燕;万齐林;陈子通;张诚忠;丁伟钰;;加密探空资料在华南暴雨数值预报的应用试验[J];热带气象学报;2011年02期
5 赵国卫;单站探空资料分析及预报系统[J];气象;1988年06期
6 苏艳虹;;探空资料在地面云观测中的应用[J];北京农业;2015年27期
7 张文龙;范水勇;陈敏;;中尺度模式探空资料在北京局地暴雨预报中的应用[J];暴雨灾害;2012年01期
8 徐同;王晓峰;张蕾;杨玉华;李佳;;加密探空资料在华东区域业务模式中的应用试验[J];暴雨灾害;2016年04期
9 魏蕾;雷恒池;;加密探空资料同化对一次降水预报能力改进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2年06期
10 张杰;关一清;;成都冬季雾在夜间探空资料上的反映[J];四川气象;1990年03期
11 冶林茂,田震,韩富安;甚高频电话通信用于探空资料自动处理系统[J];气象;1988年11期
12 叶笃正;探空资料的应用(二)[J];气象;1977年12期
13 叶笃正;探空资料的应用(一)[J];气象;1977年11期
14 陶士伟;张跃堂;陈卫红;陈晓红;;全球观测资料质量监视评估[J];气象;2006年06期
15 高笃鸣;李跃清;程晓龙;;基于西南涡加密探空资料同化的一次奇异路径耦合低涡大暴雨数值模拟研究[J];气象学报;2018年03期
16 陈朝平;龙柯吉;张利红;;加密探空资料在GRAPES同化系统中的试验结果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2年04期
17 张金龙;阮新;;气象探空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实现[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年11期
18 冯旭明;气象探空资料的客观分析[J];四川气象;2001年03期
19 任芝花;熊安元;;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的研制[J];气象;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士伟;张跃堂;陈卫红;;全球观测资料质量监视评估[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袁松;程华;王东勇;吴德成;周军;;模式探空与实际探空资料的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王雯燕;张恩红;唐文哲;张宏利;张纳伟锐;;基于探空资料对2011年秋冬我国大雾结构特征的研究[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第五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3年
4 范学峰;许方璐;管卫江;付伟基;;模式探空资料在雷暴潜势预报中的应用[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5 刘晓璐;刘建西;张世林;刘平;;基于探空资料因子组合分析方法的冰雹预报[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8 第16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大气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气象防灾减灾[C];2014年
6 许晓林;王晓峰;陈葆德;;台风“鲇鱼”登陆过程的加密探空资料在GSI同化系统中的应用[A];2011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佑云;汪晓滨;郑国光;曲晓波;乔林;毛节泰;刘桂清;陈英英;王志文;刘新建;;郴州2008年1—2月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探空资料的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云降水与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论文集(Ⅰ)[C];2008年
8 胡晓华;费建芳;张翔;韩锐;;南京上空大气传播环境的数值模拟[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志权;吴雪宝;张凤英;;局地ATOVS辐射资料在NWP同化中的偏差订正试验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地球气候和环境系统的探测与研究”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敏;;Ekman层风随高度分布方程的数值解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兰慧;数值天气预报产品的即时误差订正方法研究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晓文;常规探空资料同化对重庆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2 陈洋;地面气温观测资料单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3 张思齐;全球再分析与中国观测资料对比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9年
4 吴伟飞;数值天气预报初始化软件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7年
5 吴泓锟;利用高分辨率探空资料统计中国重力波时空分布特征[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6 施林红;地面气温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7 范水勇;伴随模式同化系统的构造及其同化试验[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8 李华宏;伴随模式同化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9 彭菊香;中尺度模式遗传算法同化系统及同化试验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10 冼智鹏;FY-3C微波观测资料的全天候同化技术及其在台风预报中的应用[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卢健;4000万组数据升“值”记[N];中国气象报;2017年
2 记者 王建忠 通讯员 王哲;整理好使用观测资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李亚军;山西完成观测资料对比评估工作[N];中国气象报;2010年
4 记者刘成成 通讯员郭彩丽;院士专家研讨数值预报模式发展[N];中国气象报;2013年
5 记者 冯子晏;十五省份推进大北方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研发[N];中国气象报;2019年
6 记者 冯子晏;北京辽宁联合研发区域数值预报模式[N];中国气象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付丽丽;许映龙:破译台风密码[N];科技日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张玮鸥;如何做“数值预报模式”的主人[N];中国气象报;2012年
9 通讯员 李应林;我国区域业务数值预报模式评估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0年
10 记者 董永春 通讯员 陈子通;亚运数值预报模式应急测试圆满完成[N];中国气象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