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季节内振荡的延伸预报试验
【摘要】:2~4周的延伸预报是近年来国际上天气和气候业务预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以江淮梅雨区降水为例,在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及多变量EOF方法获取梅雨区降水及其影响系统低频信号的基础上,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经验波传播(EWP)方法及全球海气耦合模式产品,对梅雨季节内演变的延伸期预报方法进行了预报和试验,以期为建立延伸期预报业务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大气季节内振荡对梅雨区降水的延伸预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能是联系天气过程和异常的重要系统。(2)通过EEMD方法提取前期降水演变及影响因子的季节内振荡信号,采用最优子集回归统计学方法对梅雨区逐候降水量演变进行超前30天预报是有可能的。(3)EWP经验动力方法对热带ITCZ活跃异常的未来40天东传可能具有较好的预报效果,还可能较好地预报出延伸期的梅雨区风场距平演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4)全球海气耦合动力模式输出产品在延伸期环流形势趋势预报及20天左右的MJO指数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
|
1 |
姚菊香,王盘兴,李丽平;季节内振荡研究中两种数字滤波器的性能对比[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
2 |
王召民,倪允琪,张勤;中高纬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的诊断研究[J];气象科学;1992年03期 |
3 |
李崇银,周亚萍;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和ENSO的相互关系[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1期 |
4 |
李崇银,李桂龙;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进一步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1998年01期 |
5 |
李桂龙,李崇银;江淮流域夏季旱涝与不同时间尺度大气扰动的关系[J];大气科学;1999年01期 |
6 |
李崇银,廖清海;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激发El Nino的机制[J];热带气象学报;1998年02期 |
7 |
琚建华,钱诚,曹杰;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J];大气科学;2005年02期 |
8 |
董敏;李崇银;;热带季节内振荡模拟研究的若干进展[J];大气科学;2007年06期 |
9 |
王成刚,沙文钰;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低频遥响应[J];热带气象学报;1998年03期 |
10 |
孙长;毛江玉;吴国雄;;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群发性的影响[J];大气科学;2009年05期 |
11 |
张勤,倪允琪,林武银,王召民,D.D.Houghton;热带和中高纬地区季节内振荡的特征及其动力学诊断[J];热带气象学报;1992年04期 |
12 |
王遵娅;丁一汇;;夏季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季节内振荡气候特征[J];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06期 |
13 |
张勤,倪允琪,林武银;低阶全球谱模式中地形对季节内振荡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
14 |
赵南,丁一汇,高桥正明;与季节内振荡-超级云团系统相关的赤道波的识别[J];气象学报;1999年01期 |
15 |
李崇银;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的新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07期 |
16 |
王成刚,沙文钰,朱玉先;大气对南极冰异常的遥响应及其季节内振荡[J];气象学报;1998年06期 |
17 |
黄菲;黄少妮;张旭;;中国降水季节内振荡的气候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18 |
马宁;李跃凤;琚建华;;2008年初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季节内振荡特征[J];高原气象;2011年02期 |
19 |
赵兵科;;北半球冬季对流层高层季节内振荡的若干特征[J];新疆气象;1990年06期 |
20 |
翟盘茂,郭艳君,李晓燕;1997/1998年ENSO过程与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J];热带气象学报;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