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海面热带气旋域内风速分布

胡邦辉  谭言科  张学敏  
【摘要】:在原始方程中引人藤田气压模式、最大风速半径和风向内偏角等因子,经过合理的简化,推导出了适合计算海面热带气旋域内风速分布的公式。检验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强、弱、西行或北上转向型的热带气旋的观测风场基本相符,对环境气压受副热带高压明显影响的热带气旋风场的计算效果尤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A.Lahiri;孟遂珍;;热带气旋云螺旋的研究[J];气象科技;1984年01期
2 程志强,余灿花;热带气旋气压场和风场的后报模式[J];热带海洋;1994年03期
3 严光华,林仲平,吴志伟;9012号热带气旋维持的卫星云图和垂直结构特征分析[J];台湾海峡;1995年02期
4 高鸣!江苏;我国夏秋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热带气旋[J];水利天地;1996年03期
5 孔宁谦;热带气旋进入北部湾后强度突变的天气气候特征分析[J];海洋预报;1997年01期
6 张秀芝,黄秀芬,李江龙,宋珊,吴术礼;一百多年来影响黄渤海热带气旋天气气候分析[J];海洋预报;1997年04期
7 李曾中,薛建军,皇甫雪官;DLH1热带气旋路径预报试验[J];气象科技;1997年01期
8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与平流层准两年振荡关系的研究[J];气象科技;1997年02期
9 林志强;1996年影响广东省的热带气旋及其灾害分析[J];广东气象;1997年03期
10 孙峰,刘式适;热带气旋的准平衡动力学结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11 刘天祥;秋冬季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经验数则[J];广东气象;2000年04期
12 刘婕;影响我国北方海域的热带气旋天气气候分析[J];辽宁气象;2001年02期
13 叶英,董波;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分析[J];海洋预报;2002年02期
14 周俊华,史培军,陈学文;1949~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时空分异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2年03期
15 赵昭炘;200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规律[J];湖北气象;2005年01期
16 吴石生;8908热带气旋对我地区的影响分析[J];广西气象;1990年02期
17 董克勤,彭治班;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国际实验概述[J];气象;1990年08期
18 吴兴国;广西热带气旋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1991年01期
19 戴秀君;1993年影响珠海的热带气旋特点[J];广东气象;1994年03期
20 王家祁,沈国昌,耿雷华,顾文燕,姚惠明;中国热带气旋暴雨洪水的分布和水文特性[J];水科学进展;199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申宜;张慧;解晓静;刘阳;叶向顶;;海南井水位对热带气旋响应特征的分析[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2 吴如松;;及时分析气象,化解航行风险[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3 陈芳丽;崔少萍;;登陆粤东的0904号热带风暴“浪卡”和0906号台风“莫拉菲”的对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戴秦如;陈宏义;;温台沿海登陆型热带气旋极大风速时空分布初探[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2热带气旋[C];2011年
5 王祥涛;高超;;船用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显示系统[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朱福海;;海上防台避台的方法及对策[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1集)[C];2010年
7 张永宁;曾振球;;东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规律分析[A];2002海洋船舶防台论文集[C];2002年
8 何小娟;徐一晖;林佩玲;郭兴业;;两个相似路径热带气旋环流特征的对比分析[A];2008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应明;吕建华;徐明;杨秋珍;;热带气旋相对能量盈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李晓丽;;厄尔尼诺事件与东海气旋及热带气旋活动关系浅析[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热带气旋和季风”分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凌征;热带气旋对南海上层海洋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胡邦辉;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及风场计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杨宇星;热带气旋全球模态及西北太平洋频发区热带气旋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周洋;ENSO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刘玲玲;热带气旋在海洋能量平衡和水团平衡中的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吴岩峻;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陈光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黄勇;东中国海波候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9 孙毅;山地风场中高层建筑风致振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邹燕;我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与东亚副热带季风年际变化的关系[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腾;热带气旋过境对长江河口水体环境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魏晓宇;粤西海域风暴潮增水与台风路径、登陆地点的关系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洪新;热带气旋下海浪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马轲馨;船舶绕避热带气旋方案效益评估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吴联要;内核及外围尺度对热带气旋强度影响的初步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傅雯;空间相似技术及其在热带气旋路径预报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新厂;浙江热带气旋灾情变化特征与评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8 赵军平;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9 李力;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李侃;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变性加强和减弱的对比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郭起豪 孙楠 张倩;三个热带气旋共同影响我国并不多见[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姚小敏;迟来的“热带气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3 记者 刘绍翔;三个热带气旋接踵逼近我市[N];台州日报;2010年
4 ;热带气旋分级[N];中国气象报;2011年
5 记者 李伟;粤琼台闽成秋季热带气旋最爱登陆点 浙江最受影响[N];中国气象报;2011年
6 通讯员 胡玉蓉 陈世清;海南精细化预报与热带气旋预报研究通过验收[N];中国气象报;2011年
7 王乃仙;热带气旋的编号和命名[N];光明日报;2004年
8 ;如何给热带气旋命名[N];中国气象报;2000年
9 记者 卢志民;今年或有多个热带气旋影响粤西[N];湛江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敬涛;四问“米雷”[N];中国气象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