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韩湘君,金旭;中国东北地区地热资源及热结构分析[J];地质与勘探;2002年01期 |
2 |
沈显杰,张文仁,管烨,金旭;纵贯青藏高原的亚东-柴达木热流大断面[J];科学通报;1989年17期 |
3 |
沈显杰,张文仁,张菊明,杨淑贞;青藏大地热流和高原南部的地体构造热演化模型研究[J];科学通报;1991年08期 |
4 |
马晓冰,孔祥儒;青藏高原岩石圈热状态及其东西部差异[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年03期 |
5 |
李廷栋;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J];地质通报;2002年07期 |
6 |
罗中舒;;板块构造与青藏高原煤田关系的探讨[J];煤炭学报;1980年02期 |
7 |
向才英!中国昆明650041,周真恒!中国昆明650041;云南地震活动与岩石圈热结构的关系[J];中国地震;2000年03期 |
8 |
白嘉启;梅琳;杨美伶;;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与地壳热结构[J];地质力学学报;2006年03期 |
9 |
张省举;董义国;;青藏高原中东部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及成果[J];物探与化探;2007年05期 |
10 |
吴福元;黄宝春;叶凯;方爱民;;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垮塌与高原隆升[J];岩石学报;2008年01期 |
11 |
辜学达;赵友年;;论青藏高原之印支运动[J];地质通报;1988年02期 |
12 |
刘细元,徐祖丰,黄俊平,谢国刚,谢清辉;邦多—措麦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演化简析[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5年03期 |
13 |
翟利剑;包汇慧;毕思文;;青藏高原锡铁山—格尔木—亚东剖面地温分布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5期 |
14 |
吴应林;李兴振;丘东洲;颜仰基;;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含油气盆地分析[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
15 |
尕玛多吉
,拉巴次仁;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伴有大规模成矿作用[J];生态经济;2003年12期 |
16 |
谢冰晶;程捷;田明中;;浅析青藏高原隆升对第四纪的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冈底斯中段为例[J];地质与勘探;2011年01期 |
17 |
唐哲明,韩同林;青藏高原地体的初步划分及构造特征简述[J];地球学报;1990年02期 |
18 |
何治亮,刘继顺;青藏高原油气地质条件与勘查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6年02期 |
19 |
龚育龄,王良书,刘绍文,李成,韩用兵,李华,刘波,蔡进功;济阳坳陷大地热流分布特征[J];中国科学D辑;2003年04期 |
20 |
肖序常,李廷栋,李光岑,高延林,许志琴;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J];地球学报;1990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