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成因机制分析
【摘要】:本文以海洋地质调查和油气勘探开发中积累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解释和分析为基础,描述和划分了南海北部被动陆缘地壳岩石圈结构构造单元,由陆向海划分出近端带、细颈化带、远端带和洋陆转换带(OCT,含边缘高地)四个构造单元.从细颈化带到OCT基本处于现今陆架坡折带之外的深水-超深水区的范围,以强烈的地壳薄化和发育大型拆离断层控制的拆离盆地为特征.这些深水-超深水盆地的同裂陷阶段均经历了早期均一断陷、中晚期拆离式断陷的演化过程,受控于南海北部大型拆离断层作用及其所导致的岩石圈临界破裂过程.新的深水-超深水盆地形成机理的认识为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的非瞬时伸展破裂过程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沉积体系配置和构造-热演化过程,将为科学评价南海北部陆缘深水-超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潜力提供新的思路.
|
|
|
|
1 |
袁玉松;丁玫瑰;;南海北部深水区盆地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J];海洋科学;2008年12期 |
2 |
朱伟林,王振峰,吕明;南海北部陆架盆地非构造油气藏勘探前景分析(英文)[J];Petroleum Science;2004年02期 |
3 |
吴世敏,周蒂,丘学林;南海北部陆缘的构造属性问题[J];高校地质学报;2001年04期 |
4 |
阎全人,王宗起,李赠悦,李继亮;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构造过程[J];地质论评;2000年04期 |
5 |
高金耀;吴招才;王健;杨春国;张涛;;南海北部陆缘磁静区及与全球大洋磁静区对比的研究评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
6 |
张菲菲;王万银;杨金玉;韩波;田振兴;;根据重力数据研究南海北部陆缘断裂带的延伸问题[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5期 |
7 |
阎贫,刘海龄;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02年02期 |
8 |
孙金龙;徐辉龙;詹文欢;曹敬贺;;南海北部陆缘地震带的活动性与发震机制[J];热带海洋学报;2012年03期 |
9 |
茹克;南海北部边缘叠合式盆地的发育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8年01期 |
10 |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南海北部陆缘反“S”型构造带及其对地震活动的影响[J];华南地震;1993年03期 |
11 |
庞雄;郑金云;梅廉夫;柳保军;张忠涛;吴哲;冯轩;;先存俯冲陆缘背景下南海北部陆缘断陷特征及成因[J];石油勘探与开发;2021年05期 |
12 |
钟建强,黄慈流,詹文欢;南海北部陆缘反“S”型构造带的提出及其在新生代晚期地质演化中的作用[J];台湾海峡;1996年02期 |
13 |
吴招才;高金耀;赵俐红;张涛;杨春国;王健;;南海北部陆缘的磁异常特征及居里面深度[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14 |
朱伟林;郑金云;;南海北部深水油气新认识[J];科技导报;2020年18期 |
15 |
吴梦霜;邵磊;庞雄;梁建设;;南海北部陆缘黏土矿物组合特征与地质意义[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
16 |
韩晓影;张青林;庞雄;任建业;杨林龙;张航飞;;南海北部深水区靖海凹陷结构和构造演化分析[J];高校地质学报;2017年03期 |
17 |
姚伯初;南海北部陆缘东部陆坡的蒸发盐沉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0年01期 |
18 |
赵卫;方念乔;詹华明;刘豪;宫少军;乔吉果;;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迁移特征[J];海洋地质前沿;2013年04期 |
19 |
王嘹亮;程日辉;李飞;张莉;许中杰;;南海北部陆缘中生代沉积层序、对比和油气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2期 |
|